□ 本报记者 赵国陆 申红
创新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主导产业链式发展,集聚人才激活科创活力,济南市莱芜区尊重创业者、企业家,当好“店小二”,民营经济日益“枝繁叶茂”,取得新成效,日前获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5月初,莱芜区科技局的王合龙作为“全员进百企”第三服务小分队的成员,刚刚完成了5个街道125家企业的遍访工作。他参加的这种服务小分队走遍了莱芜区480家民营企业。
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景雪说,他们前不久收到了王合龙送上门的科技政策明白纸和惠企政策汇编,帮企业争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这家民营企业在能源智慧计量这一细分行业走在前列,公司创始人郝振刚率团队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产品把市场价从300元降到了10元。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他们利用人才科研优势,承接参与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22年莱芜区为其落实了省重大专项经费1600余万元。
在鲁中国际生物谷,山东登胜药业有限公司刚创业五年,就实现了年产值过亿元。2021年莱芜区相关职能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支持企业60亩地,自建新厂区实现“孵化出园”。
据莱芜区工信局副局长王超介绍,近年来,围绕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一城一谷一基地”(即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鲁中生物谷、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药为先、以车为本、以钢为基”的雁阵形产业体系,县域主导产业集聚度达72.8%,排名全省第1位。通过创新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民营企业进入主导产业链,实现链式集群发展。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泰山钢铁集团已经成为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该区按照“链式思维”招商,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打造“龙头引领、链式发展”的产业生态。
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莱芜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6家,增量连续3年居济南市前列。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一系列财税普惠政策,加大创新型企业申报的奖补力度,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莱芜区塑优集成审批模式,103个事项实现“一窗受理”,305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55个事项实现独任审批,企业开办全流程最快26分钟完成,项目“多证连发”“拿地即开工”实现常态化,压缩办结时限80%以上;持续升级“15分钟”政务服务圈,93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布设街镇、重点社区等,190个事项实现自助办理;打造五星级政务服务新矩阵,不断优化“周末无休”、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举措。
据莱芜区科技局局长陶务杰介绍,为激发民营经济的科创活力,莱芜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人才引育,持续实施“人才梯队培育工程”,累计对上争取人才专项资金2700余万元。2022年该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47亿元,同比增长20%。
目前,莱芜区“四上”民营企业达到87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达到290家,2家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5家进入山东省民营企业100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累计达到111家,民营企业的梯队培育,实力显著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