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夏丽萍) 威海高新区总工会通过加强工匠培育选树,为工匠搭建成长成才平台,多举措宣传关爱等,用“工匠精神”引领风尚,凝聚力量,为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主力军作用。
培育工匠沃土。高新区总工会在全区大力开展培育工匠、选树工匠工作,每年开展技能比武活动,对成绩优异者授予工匠称号,并给予奖金激励。各企业工会普遍建立基层工匠选树,如恒科集团工会以技能比武和“岗位标兵”为基础,每年评选“恒科工匠”;克莱特菲尔风机集团创建职工创新银行积分制,为培树工匠打下坚实创新基础。2021年开始,高新区党工委每两年举行一次区级工匠命名表彰大会,共评选出10名“高区工匠”、10名“高区职工创新明星”,使广大劳模、工匠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团队的方向标。
倾情服务关爱。威海高新区总工会出台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形成关爱劳模工匠合力,对辖区内90名各级劳模、工匠进行普查统计,建立档案,最大程度保障劳模工匠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每年为劳模工匠进行免费健康查体,定制健康档案。每年组织劳模工匠进行免费疗休养。建立常态化劳模工匠帮扶机制,帮助5名困难劳模工匠解决困难,免除后顾之忧。此外,高新区总工会还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在全区营造劳动光荣、精益求精的社会风尚和敬业风气,并全面落实待遇,强化劳模工匠地位,提高产业工人待遇。
激发工匠效能。威海高新区总工会组成“劳模工匠宣讲团”,持续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进校园”宣讲活动十余场。先后建立了4处工匠精神教育实践点,组织了2000多名职工观摩学习。建立了威海工匠学院威高分院,依托工匠学院优势资源,开展了23期职工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交流研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开展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在创新过程中将工匠精神不断传承,目前区级以上创新工作室已达到315家。大力开展名师带徒,结成师徒对子2000余对,培养技术工人4000多人,劳模工匠真正成为带动职工建功立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