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鹤颖 通讯员 唐韶龙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日前,我省印发《关于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一系列成本约束与控制措施,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基本建成覆盖全面、链条完整、方法科学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根据《实施意见》,我省将成本理念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明确了项目入库分析成本、预算编制细化成本、预算审核核定成本、预算执行控制成本、预算完成评价成本五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通过构建成本预算绩效管理“闭环”,避免资金闲置浪费和跑冒滴漏,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我省开展三级试点,推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扩围”。今年,我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首先选择济南、淄博等10个市和高青、临朐等14个县(市、区)开展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从省市县三级选择涉及城市公交运营、垃圾污水处理、公共场馆运维等20多个公共服务领域的88个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分析试点,推广树立成本绩效理念。
与此同时,强化指标标准与监督考核双重约束,提升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质效”。一方面,修订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框架,将成本指标从原来的二级指标调整为一级指标,增强成本指标对于预算的约束效力,并结合成本绩效试点,建立全省分行业、分领域财政支出标准库,全面应用于2023年度预算编制。另一方面,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各级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加强对各级工作的督导考核,努力实现节本增效,将管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