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刘金昌 邢建光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这是长者食堂包的蒸包,您先吃着,一会儿还有热汤。”近日,淄博高新区高端装备中心刘茅村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刘开红,与同事一起将热气腾腾的蒸包送到89岁独居老人高爱兰家中。
因为子女忙于工作无法天天在身边照顾,高爱兰成了村里长者食堂的常客。“天气这么热,实在不愿意出门,村里的免费送餐上门服务真是好,孩子们也放心。”高爱兰笑着说。
在服务老人的同时,刘开红也很开心。“俺老伴今年因病去世,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多亏了政府,我才有了这个工作机会,这些活儿不用出村,按月拿工资,生活也有了保障。”自4月初从事乡村公益性岗位工作以来,刘开红在村里承担农村环境治理、森林防火护林、夏秋季秸秆禁烧、困难家庭帮扶、给出门不便的老人送饭等综合服务工作,每个月累计工作40多个小时,可以有800多元的收入。
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2月,淄博高新区启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从淄博高新区人社中心了解到,为确保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的顺利实施,淄博高新区在岗位开发安置过程中,组织4个镇办、中心及时完成初步符合条件人员的摸排,围绕特殊群体资格审核等工作做好指导。发布招聘公告、岗位需求以后,淄博高新区在各村、社区发放宣传明白纸10万余份,经过报名申请、资格审核、“四议两公开”、审核公示、岗前培训等程序,全面完成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
该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00个、城镇公益性岗位352个。目前,共有852名困难群众、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大龄失业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城镇管理服务、基层疫情防控、农村环境治理、森林防火护林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下一步,淄博高新区将加强对在岗人员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健全工作台账、强化实地督导,坚决防止出现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吃空饷”等现象;进一步规范开发流程,因地制宜做好退出人员补录工作;组织做好人员情况摸底排查,为2023年度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奠定基础,让公益性岗位持续发挥民心工程作用,让困难群体端稳就业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