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佳声
本报通讯员 王黎明
“果树新栽后,能上水肥一体化吗?”“能不能找个专家来讲讲怎么去大枝?”……11月28日,夜幕降临,沂源县西里镇马泉河村办公楼里传出热烈的讨论声,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与几十名技术骨干、种植大户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振兴果业的困惑和担忧。
这是西里镇为解决果农发展难题而开设的“果乡夜话”活动,重点对果业现状、果园升级改造、数字农业政策进行宣讲和培训。“早几年我就想改造了,那时候没有政策,也不懂技术,现在好了,明天就开始干起来!”果农胡加刚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淄博市把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县、镇、村四级党员干部联动,深入全市2906个村居“聊情况、问困难、讲政策、听建议、答关切”,掌握了群众“急难愁盼”的第一手资料。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突破的方向。淄博市坚持有解思维,查摆住房建设、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等8个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确立了基础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两批次十个方面113项民生事项。
“母亲年纪大了,最近几年身体一直不好,虽说家离城区不远,但看一次病咋说也得折腾一上午。现在好了,‘名医基层工作站’来到家门口,看病真是方便了。”提及“名医基层工作站”,家住淄博经开区沣水镇范王村的邹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邹先生所说的“名医基层工作站”建设工作启动于2020年,旨在统筹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基层对口帮扶长效机制。2021年“提升名医基层工作站服务能力”被列入年度淄博市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建立了101个,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阚金菊介绍,“名医基层工作站”将通过指导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帮带培养技术骨干等工作,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面帮扶,力争全面实现基层专科有“特色”、服务群众有“专家”。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淄博市也蹚出了新路子。周村区史先生一家在江苏徐州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车祸,导致未满4岁的小女儿不幸身亡,夫妻两人身受重伤。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个普通家庭陷入困境,周村区慈善总会收到史先生家人的“淄助你”基金申请后,立即审核研究,先后发放救助资金3万元。
“设立‘淄助你’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基金,将大大提高精准救助的质量水平,降低因突发事件致贫返贫的风险。目前已经支出资金300余万元,实施临时救助近1000人次。”淄博市民政局局长杨刚说。
兜住底线民生,扩大基本民生。淄博市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切入点,打通堵点、疏导痛点、治理盲点,正在加快向品质民生转变。
“长者食堂真是办到了我们老年人的心坎里,在这里每天四菜一汤,还有水果,比在家里吃得都好。”张店区科苑街道迎春苑社区居民李宗兰为长者食堂连连点赞。这样贴心的服务得益于淄博市按照15分钟服务圈半径,先后推出“社区日间照料+长者食堂”“快餐店+长者食堂”“专业服务组织+长者食堂”等多种助餐配餐模式。截至目前,“长者食堂”已建成185家,让广大老年人“暖胃又暖心”。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走进淄川区雁阳小学校园,童声合唱、创意搭建、无人机、轮滑、围棋、足球、篮球等10余个课后服务社团,在下午放学时间如火如荼地开展。“孩子放学的时候,我们还没有下班,课后服务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学生家长伊增特别有感触地说。目前,淄博课后延时服务已覆盖全市353所小学,惠及小学生124744人。
实施“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计划、推进45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扩大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淄博齐惠保”覆盖面、加快全域“口袋公园”建设……淄博市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检验着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