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通过自然恢复与工程修复相结合,累计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近30万亩,使黄三角湿地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无人机航拍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太明说,山东高度重视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通过自然恢复与工程修复相结合,黄河三角洲完成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累计修复湿地近30万亩。
人工引回的“原住民”翅碱蓬,在黄河三角洲形成“红地毯”美景。(新华社记者陈灏 摄)
王太明介绍,2019年起,山东省先后实施了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总投资10.8亿元的16项生态保护恢复工程。通过水系微循环、微生境改造、种子库补充、水分补给等恢复及构建技术,逐渐形成了“河流水系循环连通、原生湿地保育补水、鱼虾生物繁衍生息、适宜鸟类觅食筑巢”和“一次恢复、自然演替、逐步稳定”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新模式,湿地生态系统明显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两只丹顶鹤飞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树丛。(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数据显示,黄河三角洲底栖生物已由单一物种增加到了36种不同类型,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371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王太明说,黄河三角洲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记者陈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