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小妹
9月28日15:05,“叮叮叮……”铃声响起,青岛市城阳区天河小学四年级学生翟陈熙并没有背起书包离开学校,而是和往常一样,换上运动服,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操场,为接下来的篮球训练做起了热身运动。
“我每天都很期待这个时候,不仅能够学到本领,还能够锻炼身体。老师说后期还会组织比赛,大家都很期待。”翟陈熙说。其家长陈娟对学校开展的托管课程也是赞不绝口:“以前接孩子总是着急忙慌,有时候忙起来还会错过时间。现在有了课后托管,家长时间充裕了,孩子还能学到东西,真是两全其美!”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通过健全托管制度、丰富托管形式、强化托管保障等措施,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服务内容和模式,打造了“阳光托管”服务品牌,解决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矛盾,破解中小学生校外负担过重难题。截至目前,城阳区已累计投资4900余万元开展校内托管服务,参与托管人数达7.7万,占小学生总数的97%,为7万多个家庭解决了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难题。
创新模式
丰富校内托管形式
放学铃响起,城阳区国城小学校园内立刻沸腾起来。操场上,足球小将们灵活地运球、踢球;体育馆里,冰上项目、击剑令人耳目一新;微机室里,编程、机器人等课程让学生们着迷;陶艺教室里,从拉坯到烧制,诞生了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
“我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设置分层作业超市、实施多彩课后托管,学校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设置30余门精雅课程,受到家长朋友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国城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林倩表示。该校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少先队活动融入学校工作,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毛公山、养老院,让学生到课堂之外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近年来,城阳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将“温暖普惠”的阳光理念融入校内托管制度建设,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健全服务制度,积极探索学生家长满意的校内托管模式。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负责人周吉欣表示,城阳区通过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设“学习+能力+兴趣”三结合的托管课程,包括“阳光阅读”“阳光心理”“阳光劳动”“阳光艺术”“阳光体育”等多项自选课程,不仅有效破解放学早、接送难矛盾,为群众办实事,还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阳光成长。
健全机制
家校互动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可以开展些纠正学生书写姿势的教育”“要开展党史小课堂等活动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双减’后老师工作量增加,应该让老师们有更多‘阳光下’的收入”……9月23日,一场“以爱牵手,聚力成长”为主题的校级家委会在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学校详细介绍了学校特色发展以及托管服务方面的做法,家长代表也纷纷反馈了关于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
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万莉表示,通过适时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家长可以深入了解托管工作开展情况,学校也可以随时关注家长及学生需求,采取“边推进边完善”的工作方式,不断优化校内托管质量。
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财务基建科负责人付相新表示,为健全托管制度、确保托管质量,城阳区秉持“协同共治”理念,积极统筹政府、家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校内托管工作,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监管、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城阳区还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对参与课后校内托管的学校给予补助,补贴资金全额用于教职工托管工作补贴。
此外,城阳区还创新家长助教模式,在校内托管服务中开展“爸爸妈妈课堂”活动,让家长发挥特长参与校内托管,实现家校互动、家校共育,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立足创新、提升内涵、创树品牌’工作主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型、务实型、服务型为标准,继续打造‘阳光托管’教育品牌,激发教育服务活力。”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事业服务中心主任苟昌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