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王学义
社区是所有居民的“家”,社区治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同时,社区也是基层治理的基础,能否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李沧区振华路街道通过“社区议事厅”,实现了社区“治理通”,进而换来了百姓“人心通”,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其他一些领域相比,社区治理往往更要注重温度,讲究方法。公共绿地种菜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既要及时解决问题,也要避免激化群众之间的矛盾,为以后埋下隐患。这就不单纯是刚性执法问题,还要真正做通群众工作,推动问题的彻底解决。振华路街道组织多元主体代表,通过“社区议事厅”,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仅四流中路第一社区,就清理了70多户毁绿种菜现象,还居民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
社区治理要通过小举措来撬动“大能量”,积小治为大治。社区是居民公共生活的重要空间,通过“社区议事厅”,可以引导群众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变“协商为民”为“协商于民”,发挥群众自我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共同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社区治理离不开群众工作,这是一门大学问,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把尊重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在解决各种群众“急难盼愁”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李沧区的“社区议事厅”,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从精细处入手,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这是我们城市治理的起点,也是城市文明的有力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