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点多面广,直接服务对象近40万人,涉及直接保障资金逾4亿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威海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创新、健全制度机制、开展全面审计,全面推进阳光民政建设。
审计范围全覆盖。设立财务审计科,出台内审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强化审计职能。2019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级审计检查13项,涉及资金3亿多元,审计范围覆盖履职尽责、决策落实、项目建设、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覆盖基本支出、专项资金、基建资金、慈善资金、福彩公益金等各类资金,覆盖130家福利机构、100多个社会组织,覆盖8个区市、72处镇(街)、330个社区、2393个村,以及所有机关科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做到审计监督无盲区、全覆盖。今年主动联合财政部门开展福彩公益金专项审计检查,审计金额1.8亿多元,实地调查200多个单位,涉及400多个项目,查阅账目1100多本,全面查清了福彩公益金的使用情况。
审计方法全统筹。针对审计项目多、时间紧、标准高、人手少等问题,加强统筹、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统筹项目,科学安排审计计划,采取融合式、嵌入式、一拖N等方式,将内审和外审充分结合,将部分审计项目主动纳入外部审计范畴,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审计结果的权威性。统筹力量,主动购买第三方审计力量,积极争取审计和财政部门安排专人全程参与,同时培训事业单位、区市民政部门财务人员参加具体工作,确保审计力量充足、工作快速推进。统筹资源,充分应用以往巡察、审计、检查、内审等结果,充分利用民政统计系统、民政大数据平台、救助信息平台以及财政、审计、人社、公安等部门信息数据,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数据准确性。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专项审计中,协调大数据平台调取各类民政服务对象信息20多万条,及时发现问题,审计时间压缩了1/3。
审计监督全流程。将审计工作贯穿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做到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审计监督跟踪到哪里。把资金绩效、预算编制、审计监督“捆绑打包”,对事前预算编制、事中绩效管理、事后审计监督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形成资金研究、拨付、使用、评价全链条监督机制。社会福利院二期工程总投资9200万元,工程启动前即主动与审计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到审计部门对该工程预算、招标、建设、评审、决算的全程跟踪审计,仅决算审计就可节省100多万元,得到财政部门的充分认可,也确保项目建设在“安全箱”内稳步推进。积极协调审计部门,将疫情募捐工作纳入审计范畴,安排专人全程参与,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募集款物1.9亿元,所有款项进出有序、账目明晰、使用透明。
审计整改全到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遮掩推拖,及时召开党组扩大会议通报,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账销号。同时举一反三,仔细排查问题根源,补齐制度短板,坚决做到问题“不贰过”。针对五项费用问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修订完善财务管理、会务接待、公务用车等制度,严格执行支出事前报告,精打细算,从俭办事。针对部分养老机构运营不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协调利用现有场地和人员大力发展社区食堂、老年餐桌,被市政府列入年度十大为民办实事首位,目前已建成498家,超额完成计划目标的340 %。
审计结果全应用。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审计分析,深度延伸审计结果,先后提出审计建议11条,全部得到采纳和实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工作开展。福彩公益金专项检查发现,公益金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创投效果比较好,小钱可以办大事,是帮扶弱势群体的有益补充,所以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安排资金366.5万元,资助109个公益项目,使有限的资金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针对弱势群体补助资金发放部门信息对接不顺畅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民政大数据平台,主动与残联、卫健、人社等14个部门及全市所有银行、保险进行数据对接,实现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全掌控,保障了民政工作在阳光下的高效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