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涉农镇街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引进服务组织1000多家、发布各类涉农信息2049万条……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积极推动生产再组织、资源再整合,在全国首创以镇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三农”工作瓶颈制约,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
闲散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
初夏绿意浓,今年雨水丰沛,地里的冬小麦长势喜人。不过,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荣成市上庄镇西涝村村民王有忠已经很少出现在田间地头,而是经常去村里附近一家海带加工厂打工。
“我今年65岁,种不动了。前两年,就把自己的2亩地流转给合作社。啥都不干,每年每亩地就能获得不少租金,年底还有分红。空下时间,可以打打零工,一天能挣100多块,比种地划算。”王有忠说。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精致化城乡统筹示范区的过程中,注意到农村60岁以上劳动力占80%以上,且人均耕地仅1.14亩,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
“农业农村问题最根本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社会化服务,丰富的资源统筹不起来,农民想干却组织不起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市里为此出台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17年4月,4个镇又率先试点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
我市从土地这一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入手,由村集体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调换、集中农户不愿耕种或无力耕种的土地,整体打包给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由入驻中心的专业服务公司或合作社,对土地进行招商流转或托管、半托管,实行规模化经营。
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从事别的工作。文登区高村镇北产村村民高洪智将家里5亩土地流转给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后,除了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在镇上打工,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
如今,全市已建设镇级服务中心48个,实现了涉农镇街服务全覆盖。每个服务中心服务半径5至10公里、辐射面积3至5万亩。共引进服务组织1000多家,服务小农户40多万户。
农业生产“一站式”服务
就在王有忠很少出现在田间地头的同时,上庄镇西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家业却往农田跑得越来越勤。2019年,西涝村采用“党组织+合作社”模式,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群众不愿耕种或无力耕种的土地,通过土地整理形成连片规模,由村集体统一耕种。
土地规模上去了,各种成本随之下降。上庄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协调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低于市场价格15%以上的优惠价格,为合作社耕种土地提供优惠的耕、种、管、收服务,实现比小农户经营节本增效20%以上,同时提供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
“如果农户单独购买玉米种子、化肥、农药,每亩地的花费分别约为40元、60元、160元,而集体大规模购买,成本则可以降到30元、45元、130元,目前村里流转的土地面积是413亩,仅种这一项就能节省2万多元。”王家业说,今年又有村民计划把120亩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2019年,村集体收入盈余是3万多元,去年增加了38万元,预计到2022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至少盈余100万元。
上庄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不仅于此。走进该中心大厅,可见大型电子屏宣传培训区、优质农产品展示洽谈区、涉农业务服务区、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区4大功能区域,提供土地经营、农业招商、产品推介、乡村旅游采摘和教育培训服务。
而在文登区高村镇,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收入保险,对被保险人实际收入与约定目标收入的差额部分予以赔偿,为规模化经营提供兜底保障。“2019年由于天旱,高村镇墩后村小麦等农作物产量下降严重,因为购买了收益险和灾害险,最终获得了12万多元的补偿。”威海市高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海说。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统筹整合政府、社会、农户、土地四方面涉农服务资源,开展土地托管、农机服务、信用贷款、农资供应、劳务服务、订单种植、产销对接等40余项服务,实现农业生产“一站式”服务。
土地集中平整后,小块地变大块地。专业服务公司依托技术、市场等优势,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生产经营,平均每亩土地节约生产经营成本约100元,提高农作物产量10%以上,每亩土地可增收150元左右。通过社会化专业服务,已累计解决农民就地就业15万人次,带动农民增收15%以上。同时,创新研发农业社会化服务大数据平台,发布各类信息2049万条,点击量达到2720万人次。
前几年,荣成市滕家镇东滩郭家村党支部抓住八河水库抬田增容工程有利契机,领办成立东滩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机械化规模化耕作。村党支部以集体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每人出资1000元,利用整合资金,合作社购置了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耕种机械,构建起了从整地、播种、管理到收获、仓储的全程机械化服务体系。
目前,我市镇级均成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党总支,各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党支部,坚持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牢牢把握农业社会化服务正确发展方向。同时组织党员组成了志愿者为农服务队,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处处作典范,发挥党员的特长优势,开展技术培训,带领合作社成员共同致富。
我市还通过建立农村诚信体系,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与乡村治理紧密结合,建立有利于弘扬诚信的良好政策导向和利益机制,把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等理念渗透进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各个环节,形成好人得实惠、失信有损失的正向机制,诚实守信的乡村文化价值观逐渐形成。
我市围绕内部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完善、市场信誉良好等关键指标,每年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标准化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创建标准化服务组织100个。按照“一产业一协会”模式,全部组建了产业协会。对在作业质量、收费价格、利益分配、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服务失信行为、侵犯农民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实行协会内部监管淘汰,倒逼服务组织加强自我约束,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推动诚信经营、公平交易、敬业乐业等理念渗透进农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逐渐在农村树立起重口碑、讲诚信的新型职业农民文化价值观。(记者 沈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