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博兴县吕艺镇高渡村的樱桃园大棚里一片热闹场景,村民们薅花、剪枝、授粉、翻土……正在授粉的高渡村村民张绍东乐呵呵地说:“自从村里引进种植了俄罗斯大樱桃,我们就在家门口就了业,从农民变成了樱桃园里的‘上班族’。”据高渡村党支部书记封曰亭介绍,目前,高渡村的俄罗斯大樱桃产业发展示范园完成土地流转567.4亩,建成温室大棚21个,种植樱桃25万余棵。这种田园综合体发展新模式,辐射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现有22名周边村民在樱桃园大棚长期打工,最多时,樱桃园大棚内可以见到上百名村民忙碌的身影。
猴头菇、鹿茸菇、羊肚菌……在距离高渡村不远的吕艺镇马家村盐碱地上建起的34个食用菌大棚,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平时只要一个技术人员管理就行。据博兴三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克平介绍:“我们的菌种靠自有技术培育,菌包来自农作物秸秆和树枝树杈,成品菌包大部分出口到国外,且提供远程视频技术指导,实现了生产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吕艺镇发挥高效生态农业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助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初步构建起园林苗木、健康食材、智慧农业、生态观光四大产业体系,每亩土地收益实现3倍增长。
在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同时,博兴县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走进博兴县乔庄镇,道路两旁成方连片的虾塘便映入眼帘,方方正正的虾塘,一个接一个,绵延数里。乔庄镇水产办主任程玉华介绍,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乔庄镇已形成从虾苗淡化、饲料供应、病害防治到产品销售、冷储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目前,乔庄镇虾池达1.2万个,养虾户3200余户,超千亩的水产基地11个,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最高亩产2000公斤,年产量2万吨,产值10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
博兴县店子镇素有“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之称,以盛产优质西红柿闻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蔬菜大棚,至今已有蔬菜大棚12000个,年产值约7.8亿元。“在这片示范园区里,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熊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秸秆制肥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等,推广应用率达到75%以上。”在店子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里,种植户张海珍趁着摘西红柿的间隙介绍起来。在店子镇,像张海珍这样通过种植蔬菜大棚发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数,种植的品种也不再局限于西红柿,而是形成了西红柿、五彩椒、网纹瓜、羊角蜜四大品类。
“为了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我们在源头上对品种进行更新。每年都会跟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对接,试种十几个新品种。同时,请来农业技术专家,跟种植户采取座谈培训的方式,或者直接到棚内现场指导,提高菜农的种植技术。”店子镇副镇长曹茂林说。
“去年底我们还注册了‘臻味·店子’这个区域品牌,几大特色农产品和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都可以使用这一区域品牌。”曹茂林说,“然后通过与专业运营公司合作,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宣传、带货,利用品牌将全镇的优质农产品进行整体形象提升和包装营销。”
锦秋街道的草柳编、城东街道的老粗布、曹王镇的葡萄……乡村振兴就像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博兴县各地通过积极探索,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品牌增效、园区共建等手段,突出“一镇一业”,对各镇(街道)进行发展定位,把村庄规划与片区规划结合起来,加快构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博兴县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流转土地40.3万亩,高标准农田达56.8万亩,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8.1%、25%,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95.30%。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2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博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鹏飞介绍。(大众日报记者 姜斌 通讯员 李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