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济宁报道
秋冬季以来,济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实现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物“削峰降频”、全力保障百姓身体健康为目标,在气象条件极端不力的情况下,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第一阶段PM2.5浓度不高于7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气不多于3天的目标任务。2020年10月至12月,济宁市PM2.5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5%,改善幅度位居“2+26”通道城市第五,省内通道城市第一。重污染天数仅2天,同比减少1天。
科学精准及时研判空气质量状况
组建市空气质量研判专家组,由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清华大学技术支撑团队等多名专家组成,集中办公,每日根据市气象台提供的详细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专报,结合污染物扩散原理、各类监测数据变化等情况,详细精准研判分析空气质量,每日提供空气质量研判专报,给各县市区、有关市直单位精准治污提供强有力支撑。
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
对全市39个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实施绩效分级,5526家涉气企业纳入秋冬季“一厂一策”精细化、差异化监管,确定A级4家,B级35家,引领性30家,C级752家,D级717家,小微企业503家,其他行业2764家。评为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评为B级及以下和非引领性的企业,严格落实《技术指南》中不同预警级别各绩效等级对应的减排措施要求。以此鼓励环保绩效水平高的“先进”企业,鞭策环保绩效水平低的“后进”企业,以“先进”带动“后进”,提升环保基础工作整体水平。
精准高效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各县市区和相关市直部门全力应对因不利气象条件引起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削峰降频”效果明显。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提醒市民加强健康防护。强化环保宣传,在“两微一端”宣传重污染天气防控知识,倡导市民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严控污染源头,生态环境、交警、住建、城管等部门强化各自领域应急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四不两直”、“夜查晨查”、非现场执法等方式,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强化监管。
全社会共同参与减少机动车污染
全市上下多措并举、共同参与守卫济宁蓝天。任城区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错开出行高峰时段,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行驶速度,减少尾气排放,切实履行政府服务和社会职责。市城区实行早晚高峰时段免费乘坐公交车,缓解城区交通拥堵,鼓励市民低碳绿色出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有车族”带头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上下班,减少机动车污染。交警部门对占用公交专用道行为规范管理,完善公交专用道道路标牌、标线等配套设施。各大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落实主体责任,自觉使用、更换国六、新能源等运输车辆。
秋冬季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济宁市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做到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继续实施企业绩效分级分类管控,强化联防联控,坚持问题导向,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蓝天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