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中,今年1-10月份,滨州市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位列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列第二,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位列第三,前三季度,滨州GDP增长2%,排在全省第6位。然而,在2018年时,滨州的这些经济指标还处于省内靠后的位置。
从“落后滨州”走向“富强滨州”,近两年来,滨州立足自身实情打造滨州方案,通过对原有理念、配置和模式等全生态的改革创新,推出“产教融合、实业创新”双型城市样本,顺应市场导向,推动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金融链深度融合,塑造了具有竞争力的创业创新生态,也激活了企业创新创造能力,吸引了各方创新要素落户滨州,进入了历史上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
立足实情选路径
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说,“滨州要发展,先看我们有什么。”
滨州是一座实业之城,拥有高端铝、精细化工、家纺纺织、食品加工和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营收突破万亿元。在全市各类企业占比中,民营企业占了96%,拥有魏桥集团、京博集团、滨化集团和西王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据统计,今年1-10月份,滨州市民间投资增长8.3%,占全市投资比重的70.8%。
滨州方案首先要立足城市发展所需。“滨州市的经济结构特点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实业为主体,在山东省中,工业经济基础是比较强的,这是比较优势,所以要抓优势产业,抓实业发展。”佘春明说。
知道“有什么”,还要看“处在什么位置”。佘春明介绍,由于历史原因,滨州市的工业基础性产业大多是原料型、粗放式的,在市场竞争面前利润越来越薄,这种低端的工业发展不可持续。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以实业为基础抓科技创新。
创建“双型”城市
佘春明是按“有解思维”来布置工作的。“对未来的信心,来自于明晰的发展路径,而不是简单的喊口号。”
顺应企业变革、教育改革、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滨州市提出建设“产教融合、实业创新”双型城市。通过产业和教育相融合,解决人才结构性需求问题,打通人才与产业的通道,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并用实业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也应和了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逻辑,是以人才驱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是以实业角度培养人才,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在佘春明看来,像滨州这样的地方城市,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重点,来支撑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
创新是顺应市场需求,佘春明认为,“在发展中遇到那些不知不会的东西,政府要顺应市场导向,让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比如,为改变滨州铝业“大而不强”问题,滨州市政府推动魏桥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中信信托开展战略合作成立魏桥国科研究院,让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根系实业,智汇科创,推动魏桥集团从“创业魏桥”向“科技魏桥”演变。今年1-10月份,魏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435亿元、增长8.34%,利润115亿元、增长78.9%,创历史新高。高端铝产品占比从2019年初的24.7%,提高到今年的46%。10月份,其所在的邹平高端铝材产业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滨州以魏桥国科研究院的合作探索为基础,引领更多企业、科研单位、高校、金融机构相聚合,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的全域创新格局,形成“产学研金服用”科创体系,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金融链深度融合,区域应用型科创高地加速崛起,企业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
有为政府作保障
“有效市场”需匹配“有为政府”,滨州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致力于打造政府和市场“双引擎”的创新体系,视研发为产业、技术为商品,为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搭建合作创新平台。
“帮扶是最好的监管,有为政府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好。”实业创新涵盖了大中小微和初创企业的创新,在佘春明看来,大企业拥有成系统的创新资源,政府不去打扰便好,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资源不足,是政府服务的重点。
政府搭建科创平台,形成创业创新生态池,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比如,滨州的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通过做优“八大中心”平台载体,为中小及初创企业提供技术交易、检验检测、大数据咨询、设备共享、创意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到目前为止,洽谈的项目有300多个,有明确入驻意向的有106个,主要包括三类机构。一类是科技研发机构19家;另一类是研发服务机构34家,主要是为研发机构提供人才、技术、设备、数据、信息等方面的支持;还有一类是商务服务机构,主要是为入驻机构提供工作和生活配套服务。
此外,政府还要用法制化手段来推动工作。在今年中央依法治国办确定的第一批4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中,滨州位列其中,是山东唯一。
通过市场和政府的相互配合,滨州构建了创业创新生态,也吸引着各方创新要素落户。据统计,近两年世界和中国500强在滨州立项投资的项目就有8个,超10亿元项目20个。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滨州市迎宾大道渤海十八路上有一个企业旗帜广场,这里升起了105家企业的旗帜。
“科技创新是个中长期行为,我们要在科创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佘春明认为,企业家是稀缺资源,在创新的同时,要确立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近两年,滨州通过对地方经济贡献和创新型成果等指标,评选出“金狮奖”“银狮奖”和“铜狮奖”,并给获奖的优秀企业在旗帜广场竖旗,这一举动在滨州企业界发挥了导向作用,既是约束、鼓励,又是示范,激励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激发了企业家创业热情。
此外,滨州厚植企业家成长沃土。每年召开企业家大会,设每单月第三个周五为“滨州企业日”,成立了滨州市企业家协会,组织企业家活动,建立政企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制定了弘扬企业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10条意见,全市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蔚然成风。
滨州提升营商环境,顺应市场主体期待,持续深化“放管服评”改革,“办事不求人”理念和氛围深入人心。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是标准,并联审批、帮办代办是底线,政策直达、专班保障是常态”;深化“拿地即开工”、建设标准地和标准厂房等举措,获评全国首批土地储备项目预算管理改革试点地区;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平台、“宜企壹策”政策推送平台,实现政策红利的精准、有效全覆盖,叫响了办事不求人的“滨周到”服务品牌。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和活力持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