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滨海区坚持农村产业发展特色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社”发展格局,引进社会资本,盘活公共资源,努力培育特色种植、红色旅游、民俗展览等乡村品牌,推动产业富民、产业兴农,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激发乡村产业内生动能。
村企联建发展现代农业
12月2日上午8时许,滨海区央子街道郭李央村60岁的村民袁丰春吃完早饭,穿上工装,步行六七分钟就到了潍坊景海高端果蔬示范园。果园里的苹果早已采摘,袁丰春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给果树整形、修剪、涂白。“我家的地都流转出去了,每年有租金,在这里打工,每月还能挣3500元,一年下来,比自己种地合算多了。”袁丰春笑着说。
该示范园是滨海区“村企联建”众多落地成果之一。潍坊景海果蔬种植合作社董事长袁景海表示,该园占地618亩,主要种植苹果、葡萄。第一年挂果的“滨海红”牌苹果一上市就抢购一空。“滨海红”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盛果期年产200万公斤、纯收入达1000万元。
近年来,滨海区党工委结合当地实际,深耕工农“联姻”土壤,组织50家规模以上企业自愿与村居党支部“村企联建”,结成帮扶对子,共同发展现代农业、规模种植、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等产业。
滨海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党群工作部部长孙鹏表示,在联建过程中,滨海区既当“红娘”牵线搭桥,也当“服务员”排忧解难。定期组织人员入村查看实情,收集问题建议,对结对不牢固、成效不明显的,科学评估,重新结对。在工农共同浇灌下,累计流转土地近3.2万亩,结出景海果蔬、盐碱地玫瑰、乐道农业等14个联建“果实”。
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
郭李央村不仅尝到了特色种植的甜头,也在乡村旅游上做起了文章。借助将军故居、“北大洼第一口甜水井”、老磨坊等文化资源及周边特色种植园,郭李央村引入四百余万元资金,建设郭李大院和郭李民俗馆,逐步将村庄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研学教育、采摘民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郭李大院开放一个多月,名气渐增,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我们要把村庄建成景区,让乡愁变成‘卖点’。”郭李央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国泮津说,他们编制了村庄景区总体规划,制定了游览路线,建设完善了游客接待中心、绿荫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让村里人住得舒心,让村外人“游”得开心。
这样的乡村,在滨海区还有不少。近年来,滨海区加强工农、城乡之间互动,坚持农村产业发展特色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社”发展格局,引进社会资本,盘活公共资源,推动产业富民、产业兴农,激发乡村产业内生动能。目前,滨海区集体经济收入过100万元的村占比达82%。一些富裕村里,二层小楼连成排,绿植红花爬满墙,宽敞马路通千家,广场戏曲唱过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