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最多跑一次”,用便民化服务换取群众满意度,这是对我区“一次办好”改革的最好概括,也是生动诠释。对于这项改革前后的变化,深有感触的不只是前来办事的群众,作为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一线工作人员的石盼盼体会更深。
石盼盼是经信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事窗口一线工作已有2年时间,每天面对的都是前来办理技改项目备案业务的群众。谈起“改革”,石盼盼觉得这个命题有些宏大,但是说起“变化”,她的话变成了有感而发。“以前群众来办事,多个部门来回跑是很经常的,有时候理解出现偏差,就更得多跑好几次,群众嘴上总少不了抱怨。”石盼盼回忆说,“但现在群众来大厅,不用费脑筋,更不用犯愁,到相关窗口就能很利索地办好。”石盼盼说,对于“一次办好”改革前后的最大感触是,她更多看到的是群众满意的笑脸,而不是紧皱的眉头,群众最多的回馈也是那一声简答却发自肺腑的“谢谢”。
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我区着力化解审批服务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在政务服务工作中不断创新,推出了“一次”办结、“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链”审批、“一网”通办、“一线”联通的“六个一”工作法,努力通过新举措、新方法,在便民服务中做好、用活“加法”,助力政务服务工作提质增效,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一次办好”改革变成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变成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的有效举措。
“六个一”创新模式的第一要义就是“一次”。从“一次办结”“最多跑一次”再到“一次办好”,这是审批理念的重大变革,也是对服务效能的自我承诺,更是工作作风的巨大转变。目前,全区梳理确定行政许可“零次跑腿”事项清单139项,“一次跑腿”事项清单78项;公共服务“零次跑腿”事项清单119项,“一次跑腿”事项清单351项,实现了事项办理“零次跑腿”、“一次跑腿”100%全覆盖。
“只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这是对“一次办好”基本内涵的形象阐释。为实现政务服务集中办理,变“多门”为“一门”,我区进一步强化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和授权工作,既确保按照要求全部进驻到位,又充分保障部门单位办理事项授权到位,彻底杜绝“名进实不进”的现象,真正将这“一门”打造成便民利民的“一站式”服务之门。
进得一扇门,还要防止多窗跑。本着打破“权力割据”“各自为政”的要求,我区整合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单位分设的服务窗口,杜绝企业和群众在不同部门单位服务窗口之间来回奔波,确保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目前,我区共分类设置6个综合受理区,涉及50个部门的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集中办理”。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正在筹备开办驾校的韩其芳,对于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一窗受理”,他大呼便利。然而,韩其芳并不知道,让他深感便利的“一窗受理”服务背后是“一链审批”部门协同模式的支撑。“像韩其芳这种开驾校的情况,以前需要分别到工商、交通、综合执法等多个单位的服务窗口办理相关手续,但现在,他只需要向专门的综合受理窗口一次性提交所需材料就可以了。”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胡冰告诉记者,“一链审批”推行后,将“一件事”所涉及的办理事项有机整合,实行“链条式”审批模式,打造出了政府内部的“流水线”,真正提高了工作效率。
线下发力,线上更给力。借助“互联网+”,我区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思维理念和办事方法,强力推进“一网办理”“一网通办”,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努力实现便民服务最大化。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淄博市网上审批服务系统”,积极引导群众和企业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周村网上办事大厅申报、办理相关业务,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网上可办政务服务事项已达(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700余项。
为配合“一次办好”全面落地实施,我区积极推行政务服务“一线联通”“一线咨询”,设立并公开政务服务咨询专线电话,负责业务咨询解答。同时,我区积极开展“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主动服务、联系群众,积极为办事群众提供引导咨询服务。
“六个一”是工作方法的创新,也是工作理念的转变,更是工作作风的提升。从“一次”到“一门”再到“一窗”,从“一链”到“一网”再到“一线”,改革事项有机衔接、逐层推进,服务举措全面到位、细化深化,便民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六个一”搭起了便民桥、连心桥,在此推动之下的“一次办好”改革,也将以实绩激发群众的幸福感,变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