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做出更大贡献,这是新时代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日前,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保华向记者表示。
全市供销社系统不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资产总额38.59亿元,市及各县区共有各类企业274个,其中基层供销社176个。
算好“土地账”服务到农民心坎里
“我家的三亩农田离现在的村子10里地,全部托管给了镇供销社,什么都不用管,每亩还能增收近五百块钱。”6月12日,郓城县张营镇王庄新村村民王治国告诉记者。
王庄新村原来是压煤村,整体搬迁后,新村距离耕地较远,因此,村民耕种成了一个麻烦事。2014年,张营镇供销社主任闫成钦将王庄新村的400亩土地全部托管过来,解决了村民从耕种到销售的全部问题。
“因为地里种的是优质农作物,又是统一管理,所以不仅供销社有利润,还为农民增收了不少。”闫成钦有着新农人特有的干练和朴实,他告诉记者,目前,张营镇供销社在全县托管了近8万亩土地。
供销合作社是各级政府主导、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乡村振兴、培育农业“新六产”的生力军,更好地服务农民便是供销社的基本要求。
王保华告诉记者:“全市供销社大力推进土地托管服务,积极打造‘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服务品牌,形成了供销社与农民签订土地托管协议,负责提供农资,提供耕、种、管、收、销等服务的全程化‘菜单式’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29万亩。
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市供销社强力推进的项目。目前,全市供销社已建成和在建为农服务中心66处,每处占地20亩左右,辐射半径3公里,服务耕地面积3万—5万亩,一般具备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无人机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贮藏或冷藏加工等服务功能。
干好“村里事”携手共奔小康路
洙水河生态科技农业园位于巨野县开发区十二里庙村,这个村子便是巨野县供销社“村社共建”的试点之一。2017年,十二里庙村两委与巨野县供销社签订合约,流转了村子里的部分土地,由县供销社投资建设一座洙水河生态科技农业园,使农民变成了上班干活的技术工人。
“我们把‘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作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王保华向记者表示,“依靠村两委牵头组织农民,供销社提供各环节生产服务,共同推进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的服务规模化,在促进农业增产节支提效、供销社实现经营服务效益的同时,让村集体获得服务收入。”
郓城县张营镇吴店村党支部书记孔令华告诉记者:“我们村是张营镇供销社的农田全托管基地,村民每亩地能增收近200元,村里一年收益近3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目前,全市供销社累计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684个,合作社入社社员近17万户,入股社员超过11万户;全市村社共建数量达到674个,共建各类项目922个。
迈出“新步子”新产业凝聚新希望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电子商务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我市农村的田间地头,扎根基层的“网上供销社”同样赢得了老百姓的称赞,更带动了许许多多农民创业。
东明县刘楼镇樊庄村的女青年崔晓利双腿残疾,长期以来,轮椅便成了她的腿,从而导致她性格上也有些孤僻内向。6月12日,在樊庄村供销村头店,记者见到了这个刚刚29岁的“女老板”,不过她现在却是一位相貌清秀的姑娘,谈吐间也显得极为开朗。
“是‘网上供销社’改变了我。”她笑着告诉记者,“自去年开起供销村头店以来,每个月靠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实现销售额8000余元,在服务村民的同时,自己也挣到了钱,这让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全市供销系统立足打造网上供销社,不断加快构建农产品、农资、日用品“三网”融合、线上线下互促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目前,各县区供销社都组建了县级电商公司,今年1-5月份,全市供销系统实现电商销售额9590.5万元。
“郓城县供销宜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我省第一家在‘供销e家’全国平台开通的县级供销社电商企业。”王保华向记者介绍,“东明县供销村头网店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村头店已达到200多家,覆盖率60%以上,带动800余人到平台创业,其中半数以上为贫困家庭劳动力。”
记者 马源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