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近几年来,我市把吸引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返乡下乡创业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重点,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强化服务配套,在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截至2017年底,返乡创业人员已达19.4万人,创办的经济实体约17.5万个,累计投资30多亿元,吸纳就业35.5万人以上。
打造创业特区。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以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全力打造“一中心、多基地、广覆盖”的创业孵化格局,为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提供保姆式、全方位、无死角的服务。截至目前,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已累计入驻创业实体169个,带动就业1400余人。成功孵化迁出63个,目前入驻创业实体58个,注册资金2.2亿元,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利税200多万元。同时,以该基地为引领,全市建成创业孵化平台30家,吸纳创业实体1000多家,带动就业5000多人。其中,有21家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6家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
创新融资扶持模式。去年,在中央和省创贷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我市进一步放宽贷款资格和担保限制。同时,把创业担保贷款融入当地产业发展,联合经办银行先后推出了“建棚贴息贷”“家庭贷”等贷款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创业者资金需求。去年在冠县东古城镇前辛庄村推行“建棚贴息贷”,发放贷款110万元,成功吸引十几名外出打工青年回乡创业,成立了300亩蔬菜大棚种植基地。
培育返乡下乡创业典型。开展了大学生农村创业特色示范平台认定工作,去年12月份,首期认定2家特色示范平台。举办了第四届创业大赛,单独设立大中专学生、返乡人员创业组,评选出12个优秀项目,后期专门举办获奖选手座谈会,并将他们的创业事迹编印成册,在全市大力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导向。
强化创业全链条服务。建成聊城市创业服务网络平台,用“互联网+”方式,依托云计算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服务理念和优质资源,通过线上路演、交流互动、组织创业活动、开展创业培训等方式,拓展创业者、创业导师和创业资本沟通交流渠道,该平台填补了我市空白,走在了全省前列。
□记者 申东方 通讯员 张士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