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 伟
春到聊城,气象万千,一股蓬勃奋发的生机和活力,正在广袤乡村勃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迎来新机遇。我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砥砺奋进中,一幅祥和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愈加清晰。
四化带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一排排钢筋架、一块块保温砖、一台台卷帘机……3月9日,虽是春寒料峭,但阳谷县张秋镇许楼村蔬菜基地里,正在采摘蔬菜的农民忙得满头大汗。“新设计、新功能、新希望。”种菜大户许之旺指着眼前的蔬菜温室,一口气说出三个“新”字。
“有了乡村振兴战略鼓舞,现在大伙干劲更足了。村里不光有100多个以前建的大拱棚,去年又新建了20多个新式大棚。”村委会主任王承刚说。
乡村振兴,首先是解决好“产业兴旺”。我市牢牢抓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一核心,坚持科技化、产业化、组织化、品牌化“四化带动”,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三区”同建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调结构、增绿色、提效益,聊城农业硕果累累。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粮食生产“十五连丰”,新改建高效集约蔬菜温室7.1万个,蔬菜总产1720万吨,以“聊·胜一筹!”为引领,优质农产品大步走向全国,每天直供京沪蔬菜50多万斤。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460家、1.2万家、1068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所有乡镇,土地流转面积275.04万亩。
补齐短板,让农村成为幸福美好家园
蓝天白云下,清清溪流穿村而过,村道街巷干净整洁,路边花坛里铺满了冬青……随意走进聊城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洁净环保、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水城大地,秀美如斯!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我市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推出了一批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群众认同的美丽乡村。2017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38个,新改建农村公路3135公里,1549个村居实现硬化路“户户通”,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小城镇提升工程,2014年以来累计实施三批涉及80个乡镇(街道);开展路域环境提升工程,创新推行“路长制”;自2012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2万户;吹响“创森”号角,2016年以来新增造林面积33.84万亩。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头号民生工程,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017年,我市打好“组合拳”,敢啃“硬骨头”,共退出213个省定贫困村,脱贫7.87万人。
深化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任务,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需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下足“绣花功夫”。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明确提出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今后“三农”工作中,我市将突出抓好规划引领、三产融合、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美丽宜居、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精准扶贫等九大方面,力争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粮食产能保持在100亿斤以上,新增绿化面积15万亩以上,完成10万个高效集约温室建设任务,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35个,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伴随着又一年春天的脚步,让我们凝聚磅礴力量、激荡发展豪情,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托起聊城的美好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