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生所在的康复指导站是环翠区打造的首个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设立了合唱团、医疗诊治室、手工小组、书法兴趣小组,并制定了周二至周五固定的助残服务模式,为残障人士搭建扶助、康复、精神文化服务平台。
2016年,环翠区开展残障人士体育训练康复服务指导进社区项目试点,投入30万元,在合庆社区、菊花顶社区设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站,配备了体育健身、康复训练器材。
从去年起,威海市每个区市每年至少建立5处(开发区3处)示范性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到2016年年底,全市社区残疾人康复站设置率达到60%以上。2017年,计划建立70处示范性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按照每站5000元的补助标准,配备康复训练器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
威海市还将进一步健全康复网络,对不具备建设康复站的偏远乡村,适当探索进家庭配备安装小型康复器材辅助康复,逐步构筑以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镇街康复站为骨干、社区家庭康复为基础的康复网络。
医教结合,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在荣成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脑瘫康复区,张女士4岁的儿子每周都会来这里进行康复训练。“我儿子因早产缺氧脑积水,以前不能站立、胳膊伸不开。听说康复中心可以对儿童进行康复救助,去年8月来这里开始治疗,不到10个月的时间,他现在抓东西有力了,会说的词语也多了。”张女士高兴地说。
“中心主要通过各种器械来练习孩子的大肢体,通过引导式教育、设立语言课来增加孩子的发音和语言量。目前康复中心有14个患者,以前他们去北京等大城市看病,一年需要花费十几万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康复训练。”儿童康复科主任邢伟介绍说。
残疾儿童作为特殊困难群体,各方面会遇到比健全儿童更多的困难和障碍。荣成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威海首开先河,除配备医学康复的专业医生外,还邀请有特殊教育教学能力的老师加盟,采用医教结合的康复方式进行全面康复训练。“医教结合不是医疗与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医’是基础,‘教’是为他们扫清接受教育的障碍,为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把教育融入医疗,产生1+1>2的效果。”邢伟说。
同样是为了孩子,环翠楼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开展“牵着蜗牛去散步”系列活动,为残疾儿童及家长提供参与各种手工制作的机会,以此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
据统计,2016年威海市共投入290多万元,对全市243名符合条件的各类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今年威海市将继续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
加强残疾工作试点,政府购买服务满足精准康复需求
“中心提供假肢装配服务,接入腔现场取形,量身制作,根据腿部变化不断调整,让腿部更加舒适。”荣成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中心董海明告诉记者。
为满足残障人士对辅助器具的个性化需求,威海市创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实行补贴。截至2016年11月,已对326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给予补贴18.9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