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崇) 最近,在市直派驻“第一书记”和当地干部的帮扶下,聊城开发区广平乡贾刘村贫困户贾明桂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得到解决,他本人也找到了建筑零工的活儿,每月增收1000多元。“党的惠民政策让俺对生活重新有了信心,俺也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贾明桂坚定地说。
抓民生必须补“短板”。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民生事业,特别是将公共资源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突出抓好民生工作中的“短板”,注重“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市民王洪臣老人表示:“上个月我又领到了老人现金补贴,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心里真是高兴!”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连续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人均月增资255元。我市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达到82.12亿元。校舍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计划新建市实验幼儿园、市特殊教育学校。着力破解城区普通高中入学难问题,今年在原招生计划的基础上扩招3578人,使9942名学生进入理想高中就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项目、资金、考核单项管理。
在去年全省各市中空气改善幅度最大的基础上,今年大气环境质量继续好转,1-9月PM2.5、PM10同比分别改善6.79%、10.7%。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领域防范、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积案处理和舆情监控,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扶贫攻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市确定了“党建筑基、精准施策、政策集成、责任包干”的工作方针,针对全市399个重点贫困村,在选派“第一书记”、市直部门开展“双联共建”等帮包工作的基础上,市级领导包乡镇、市直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详细绘制了全市贫困人口分布精准识别地图、产业扶贫精准地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扶地图,建立了精准扶贫台账,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市财政设立了5000万元扶贫基金,争取在三年左右撬动金融部门50亿元的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市里出台优惠政策,重点采取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下乡、养驴扶贫等符合聊城实际的举措进行开放式扶贫。市级领导干部带头帮包到底,各方面政策集成发力,充分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力,确保到2018年底全面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