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庆民:用生命守护山区百姓健康
济宁市泗水县苗馆镇隈泉庄村村医刘庆民行医35年了。17岁时,刘庆民带着决心和细心,用8个多月的时间就学会了一些基础医学知识,在随后的35年间,从把脉、问诊到开药、输液再到给孩子们接种疫苗,刘庆民渐渐成了村民们信任的“全科医生”。
刘庆民把金钱看得很轻,给村民看病基本不当场收费,而是回到卫生室后记到账上。行医至今,刘庆民积攒了满满一鞋盒欠条,有用小纸条记的,也有用旧报纸记的,很多单子已经发黄;金额大些600多元,小的则是几块钱,最早的一张是1979年。细细算下来,刘庆民积攒的村民欠条有1500多张、总额达9万元。罹患膀胱癌后,刘庆民仍然凭着一颗医者仁心服务在一线,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山区百姓的健康。他还毅然叫回了在县医院实习的儿子和儿媳,希望他们能把这个卫生室传承下去,继续为附近的村民们看病服务。随着经手的病人越来越多,儿子渐渐体会到了父亲这几十年来的辛劳:“我爸如今身体不好,他大半辈子的心血都搭在了这个卫生室里,我以后会沿着我父亲的道路,继续为村民服务。”
商玉光:群众眼中的“365天医生”
商玉光是聊城市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从事呼吸系统即胸腔疾病的诊疗工作,30多年来曾荣获“山东省医德标兵”、“山东省优秀医师奖”等荣誉称号,并被省委、省政府记个人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从医以来,商玉光就像一个“钟摆”,从医院到家、再从家到医院,一年365天,没有节假日。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365天医生”。即使前一天上了夜班,第二天他照常在门诊或病房为患者诊病治病。许多患者也都了解他的习惯,看到门诊上没有商玉光的身影,就直接找到呼吸内科的办公室。为了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商玉光专门买了一部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并把手机号码贴在了门诊大厅,出差在外,他也会通过电话给患者指导用药,把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才放心。由于长期缺乏睡眠,再加上工作的忙碌,商玉光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身边的同事、朋友埋怨他把电话号码告诉给患者,而他却说:“没有特殊情况,患者是不会半夜三更打电话来的。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要做好医生,必须有一颗父母之心,把关爱患者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处方,所以,我必须给患者创造一切便捷的条件。”
侯应龙:让每一位患者健健康康地走出医院
侯应龙是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擅长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根治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及择期冠脉支架植入术等手术。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行医,是一个长期跋涉的过程,需要一生的努力总结才能有所收获。”从医20余年,侯应龙这样总结医学职业。在侯应龙的日程表里,没有什么节假日,也没有什么白、夜班,作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骨干专家,只要他在济南,医院凡是涉及心肺抢救的病例,24小时随叫随到。每次接诊患者,不管多累侯应龙都会耐心倾听患者的病史陈述,不厌其烦地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如果碰上患者手术,侯应龙会提前去病房与患者聊天解除他们的紧张感,同时安慰患者家属让他们放心。
看着侯应龙每天特别精神,其实他是吃“身体罚单”——是各种射线辐射接受很多的一个人。背着20余斤的铅衣,他曾一天主刀近10台手术,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而次日,他又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医院。“患者希望健健康康地走出医院,我就不能离开手术台。”侯应龙说。
金孟民:期盼为献血工作贡献更多的力量
25年如一日,山东省血液中心体采科科长金孟民始终战斗在采供血第一线上,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所在科室获得国家级工人先锋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个人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
自2011年起,山东省血液中心大年初一就开始出车采血,真正达到了全年无休。“大年初一献血的人特别多,所以我们舍不得休。”金孟民还和同事们与省内多家媒体合作,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刊,营造“献血是爱,献血是勇气,献血是人道,献血是奉献”的良好氛围。在金孟民的不懈努力下,他和他的团队每年采血量以10%的速度递增。2014年,全年采血量达到30.1吨,有力保障了省属医院临床用血的安全。不仅如此,他们还先后完成了2008年奥运会,2009年抗击甲流、2010年上海世博会备血,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等采供血工作。谈及对未来的规划,金孟民说:“现在的压力比前些年大多了,真希望能多批给我们一些采血点,只要有更多的采血点,我们的人就能为献血工作贡献更多的力量。”
卢云:为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心
卢云,现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普外科主任、内镜培训中心主任,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尽管现在社会医疗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是医生,我们首先要有的是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卢云常对患者、同事说的话。作为一名医生,卢云养成了许多职业习惯:只要不出差在外,开车到医院路上一个小时的时间他都坚持收听最新的英文医学资讯;每年主刀四五百台手术,他几乎把所有白天的精力、注意力都投入在手术上;虽是青岛市知名医学专家,可他尽量安排贫困患者每周一来挂他9元的普通专家门诊号,为的就是帮助患者节省91元的负担,他还总是先使用各类医保报销范围内的药物;在医院开通移动客户端“掌上青医”“口袋医疗”和“协同办公”等软件后,他患上了“手机综合症”,每过1小时总要在这些软件上浏览一下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关注患者的各项指征……点点滴滴的良好习惯,积累起来,便形成了卢云良好的工作作风,也带动整个科室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
我来说说() |
|
上一篇:沂水县沙沟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建立瞭望制度 |
下一篇:省委巡视组陆续反馈2015年第二轮专项巡视情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