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吴淑娟 济南报道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常林集团的中川液压产品通过签署首台(套 )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首台套保险)试点合作协议,市场开拓加速,今年前7个月共销售1.8万件,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山东常林集团财务总监徐原在13日下午举行的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推进工作会议上透露。
在山东,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像山东常林集团这样参与了首台(套)保险,并尝到甜头。
助推装备企业市场开拓
“目前已有山东常林集团、山东盛瑞传动、山东华特磁电三家公司签订了首台(套)保险合同,保费金额411万元,其中财政补贴197.3万元,对六大类200多种价值6亿元的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提供风险保障。”当日,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王信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据介绍,首台(套)保险是山东首创并在2014年8月开始启动,主要针对山东装备制造企业在市场开拓和市场应用中普遍面临的首台(套) 产品难以取信用户并获得订单的问题而推出。同年8月10日,国务院发文推广国产首台(套)装备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
“所谓首台(套)保险是指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王信告诉导报记者。
据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文新三介绍,列入山东首台(套)名单的企业,在投保产品责任保险和质量保证保险等险种时,省级财政将按不高于3%的费率上限及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80%比例给予扶持,单个企业最多可获200万元的财政扶持额度。
徐原表示,常林集团投资26亿元建设的工程机械用高端液压项目,攻克了高端液压件这一制约我国工程机械自主制造的卡脖子难题,但在市场推广中却遇到了国内用户对产品质量不信任、不敢使用和不愿使用的问题。
“用户尤其是决策者对使用首台(套)顾虑较多,担心设计制造达不到技术要求,影响工程进度,经济利益受损。”徐原透露。 徐原说,应用难问题是装备制造业企业首台(套)产品普遍面临的问题。
徐原告诉导报记者,自从参与首台(套)保险将近一年来,常林集团两种型号的高效节能环保挖掘机推向市场后,受到用户青睐,成为企业的新增长点,不但开拓了新客户,还得到了中联、三一、徐工、福田等企业对其产品的信赖。
建立长效机制
“首台(套)保险打破了传统的保险补偿模式,由生产方投保、购买方受益,有效地保障了产品的生产、销售,分担企业风险,提升了企业抗压能力。”潍坊市经信委副主任田庆利告诉导报记者,由于保险介入质量索赔全过程,有效控制了产品质量,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
据田庆利介绍,该市盛瑞传动2014年投保了山东首台(套)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项目,投保保费189万元,截至今年7月共获得质量索赔9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目前全省认定了488个重点领域首台(套)项目,近60%的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王信告诉导报记者,2014年,山东装备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9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万亿,利润1180亿元、利税1780亿元,三项指标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8、29%、27%,成为支撑和拉动山东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王信直言,首台(套)保险有利于推动山东装备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山东的装备研发、制造和成套能力都具备了相当实力,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但是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低。主要是由于我们的高端装备产品的市场开拓和应用难得不到解决。”王信说,应用难问题严重制约了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装备制造工业优化升级和由大变强的步伐。
据了解,山东将建立和完善首台(套)保险的长效机制,并将财政资金由直接奖励变为间接激励,利用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激发保险功能,放大财政类资金补贴功效,以市场化方式转移和分散风险,增强用户购买和使用信心,提升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