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孔浩) 7月8日,来自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各个专业的10余名教师来到驻莱某部,为16名部队战士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计算机、英语等专业,完成指定课时毕业后他们就可获得本科或专科文凭。这是我市深化军地教育资源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军事变革的需要,坚持军地发展同促共建、相融相促,将“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提升双拥共建水平”列入全市重点改革任务,出台了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整合军地两种资源,发挥军地两个优势,奏响了军民深度融合的“莱芜乐章”。
深化军地基础设施融合。凡涉及军地重大项目建设,都由军地有关单位及专家组成论证审核小组,按照“经济与备战兼容、平时与战时衔接、军需与民用一体”的要求进行论证审核。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军地重大项目建设联审会议6次,研究决策事项10项。比如,某项目建设过程中,为防止干扰部队电磁信号,专门召开由驻军单位参加的论证分析会,在得到部队技术专家认可后才组织施工。比如,我市无偿将雪野航空体育训练场地作为某部飞行训练基地,保障了部队训练科目实施,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驻莱部队在工程施工和启用军事设施方面,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努力把影响降到最低。
深化军地产业融合发展。我市推进军地产业结合具有良好的基础,积极帮助有关企业与部队高校院所、军工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目前,全市有12家企业与5家部队高校院所、军工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部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
深化军民技术资源融合。着力促进军民技术互通互用、优势互补,积极鼓励和指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技型企业等单位,立足各自特色和优势,为部队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比如,钢城区方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部队废弃山洞开展养殖蘑菇试验成功后,将蘑菇栽培技术、原材料和菌种免费提供给部队,丰富了部队的菜篮子。比如,市气象局与驻莱部队建立了军地气象合作机制,实现军地气象资源共享,提升了双方的业务水平。
深化军地教育资源融合。我市把部队人才培养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军地双方共同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规范的人才培训制度。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莱芜技师学院等院校作为培训基地,每年到部队驻地为官兵进行学历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使驻莱部队官兵不出军营就能实现学历和技能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