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的信息化就医服务逐渐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资料片)。
|
□ 本报记者 郑书伟 曲旭光 赵丰
多家大医院竞相布局
近日,一条关于烟台山医院东迁的消息引发关注:原在建的解放军107医院烟台莱山院区项目正式由烟台山医院承接继续建设,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竣工,2016年年底前部分投入使用,烟台山医院将在工程落成后整体搬迁至此。对莱山区而言,此举意义重大——这将是莱山区首个三级甲等医院。
目前,烟台市区的毓璜顶医院、烟台山医院、烟台中医院、解放军107医院等4所三甲医院全部位于芝罘区,由于医疗资源过于密集,导致芝罘区外的市民在选择三甲医院就医时,往往将宝贵的就医时间花费在路上,甚至不乏“交警开道就医”的情况。“烟台山医院整体搬迁后,这种情况将有所改善。”烟台市卫生局负责人表示。
优势医疗资源新布局的不只莱山区。省立医院烟台分院将落户福山,为福山区增加了一所三甲医院;去年9月份,在整合牟平人民医院之后,省属三级医院——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在牟平区开业。“作为一家省属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滨医烟台附院不仅能改变烟威地区没有省属大型综合医院的现状,与烟威两市原有三级医院形成良性互补和共同发展,还将优化烟威地区卫生资源布局,促进烟威地区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该院院长杨军表示,“下一步医院将按照省属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把目光投向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医院,打造胶东半岛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服务中心。”
优质医疗资源在牟平、莱山、福山纷纷落子,将一改烟台三甲医院过度集中的局面,未来几年内,烟台医疗资源配置将更加均衡。
医疗新布局多方受益
建区已满20周年的莱山区,现有常住和流动人口总数接近40万人,并以年均近10%的速度递增,但区域内现有的医院都属于乡镇医院,至今还没有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烟台山医院的进驻,无疑将填补这项空白。“这不仅改写了莱山区没有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历史,对改善莱山区、高新区、牟平区等区域的医疗条件,满足港城东部乃至青岛、威海地区居民的就医需求有重要意义。”烟台市卫生局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由于烟台山医院处于芝罘区人流、车流密集区,毗邻滨海广场,随着近年来机动车辆增加,交通堵塞、停车难等问题屡屡为烟台市民诟病。“年前开车送家人去看病,周边停车场都满了,排了半天队实在等不及了,只好出下策把车停在路边,回来就看到被交警贴了罚单。”提起上次就医体验,烟台市民于丽蓉仍然是一脸无奈。
一边是其他各区对大型综合性医院进驻的渴求,一边是芝罘区优质医疗资源过于密集给城市交通带来与日俱增的压力,医疗资源新布局不仅给区域发展、就医患者带来利好,同时也是医院本身升级的一个契机。
“现在的医院整体面积不足8万平方米,床位1200张,停车位100个,医院每天接诊的病人近3000人,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烟台山医院相关负责人说。搬迁后的烟台山医院,将在规模上有一个“大升级”:床位增加到2800张,停车位增加到1700余个,建筑面积也将跃升为现在的3倍,更好地满足一个三甲医院的接待需求。
去年开业的滨医烟台附院已经尝到了“甜头”:一期25.5万平方米2700张床位的规模使患者的就诊环境有了很大提升,而在新的环境中,医院也大展拳脚进行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一体化自助服务机的投入使用使就医管理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逐渐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
资源效益面临重新分配
“滨医烟台附院开业以后,很多牟平和威海的病人都被吸引过去,如果烟台山医院迁走,芝罘区中心区域就成了毓璜顶医院一家独大,周围市民纷纷就近涌到毓璜顶医院,就医环境是不是会更拥挤了?”在论坛上,烟台市民不乏有这样的担心。
而对于医院而言,如何调整定位适应新环境将是一个摆在眼前的命题。搬离人口密集度高的芝罘区,周边的牟平、福山等各区也都陆续拥有自己的大型综合医院,烟台医疗市场的版图划分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效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烟台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李全生认为,资源配置应从区域发展大环境的角度看待。“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教育、医疗等就成了市民看重的资源之一,子女的教育问题和家人的健康问题往往主导着市民的生活所向。”李全生说,“这从市场嗅觉最好的房地产市场就可见一斑,往往是学区房和靠近医院的楼盘价格最高也最容易卖。”他认为,各大医院竞相落户次中心区,在满足区域内市民便利就医的同时,也刺激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