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省定7000个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将在7月10日左右最终确定。
精准识别是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整个流程中的关键内容和基础环节。识别的过程,也是分析贫困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的过程,为扶贫开发瞄准对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致贫:新老因素都需重视
过去,因灾、因病、因学是三大致贫原因,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和收入构成的变化,省扶贫办专职副主任蒋石宝说,从目前情况看,这三方面因素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但影响有所降低。
“资源匮乏或地处特殊区域、村集体班子能力不足和市场因素影响,成为一些更主要的致贫因素。”
蒋石宝分析说,像我省的部分山区,没有资源,地少水缺,水、电、路不配套。再比如黄河滩区,虽然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开发利用受限制,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搞;一些引黄渠首地区水走沙留,一些库区占用土地等,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再比如一些水源地,不能上工业项目,补偿机制没有建立,这些都是贫困易发生地区。“这些原因导致的贫困村在半数以上。”
村集体领导班子的问题也很突出。其中一部分是选不出领导班子,但更多的是班子老化、素质不高、自身缺少致富能力。蒋石宝介绍,前一阵到日照东港区一个村,多年来村里选不出能带头的村干部,已是日益凋敝。几年前,一位较有能力的女村支书上任,又动员自己的好姐妹干起了村主任,整个村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省扶贫办副主任邵国君认为,对于种植粮食为主的地区,外出务工是脱贫的好办法。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家庭劳动力占比正在降低,如果又缺少文化、技能和务工的基础,外出务工挣钱并不多。而有些新近发展高效种养项目的地区,抗风险能力弱,如果再盲目发展,往往会因市场因素致贫。
识贫:依据明确程序严谨
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识别,各地高度关注,为了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的坚决不入,我省贫困村识别将进行“一公示一公告”,贫困人口识别将采取“两公示一公告”,严禁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行为。
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以农民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采取“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进行。农民申请后,乡镇干部会同村委会开展入户调查,核实情况,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农户,筛选出初选名单。
对初选名单,各行政村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要有详细的会议记录。最后,根据评议结果,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或包村干部)核实签字后,确定入选名单。先将入选名单在贫困户所在的行政村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所在乡镇政府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7天)。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汇总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后进行公告(公告期为5天)。最后,由乡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