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通过建设成熟型国家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构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城市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决定着城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在全国所处的分工位置中有不同的定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青岛加快建成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是深入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共十一届青岛市委第五次全委会《意见》,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发展方向。
20世纪80年代伊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国家着眼于实现科学的国土规划空间布局,确定了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以此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力,实现国民经济区域综合平衡协调和分工合作的发展。其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十五个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继续涌现出来的一批区域层面经济中心城市获得跨越式发展,对全国和大区域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力和辐射力。随着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加快发展,城市在国民经济中呈现占比越来越高的运行趋势。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又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这为加快推进城市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城市化是人类节约生存与生活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创造,是促进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从大中国视角看,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城市化推动形成的九大城市圈群是: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大香港城市圈群;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的大上海城市圈群;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圈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沈大城市圈群;以青岛、济南为中心的半岛城市圈群;以武汉为中心的大武汉城市圈群;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圈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圈群;以台北为中心的中国台湾省城市圈群等。
从城市发展一般规律出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主要指向是:
指向一,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城市都具有量的拉动力和吸引力;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必须在国家或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带动力,形成公认的首位度形象力。
现代经济理论揭示,无论位处何种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发挥中心作用,都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量的拉动力和吸引力。作为经济中心城市产生量的拉动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实现的。实践证明,世界上任何文明国家都会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放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上,速度是发展的一种内在表现形式,由此而形成的“速度模式”是客观的永存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家无论实行何种经济社会制度,都演绎着发展的“速度模式”。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就业、民生、建设等发展问题,“速度模式”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法宝。
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要长期坚持科学的“速度模式”,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能搞多大速度,就上多大速度”(邓小平语)。实现科学发展,发展是主题,速度是硬指标,以此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速度模式”。科学“速度模式”的本质就是坚定地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实现绿色发展;放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群和产业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过千亿元企业、过万亿元企业,使之成为产生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放到正确把握民生经济发展趋势上,不断提高城市民生保障与发展水平。
指向二,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强烈显现不断提高城市强力优化生态环境的能力与水平,建立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青岛建成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必须建立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要制定实施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发展绿色国际标准,构造绿色环保高效的城市生态经济格局;制定绿色增长制度、建立绿色社会机制、加强绿色投资计划、开展绿色行动活动等,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并使之成为占领全球制高点和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制定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等,让绿色指挥棒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生态红利。城市在生产力布局中,要倡导生态环境文化,它是21世纪世界性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思想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把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幸福品质之城。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