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的炒房者
“炒房者开着还没来得及上牌的越野车,一连几天穿梭在大理古城的大街小巷。看到合适的房子,进门就问:这房子卖吗?多少钱?只要房主没说‘不卖’,他就会从后备厢取出一个背包甩到桌子上,里面都是人民币……”
这是博主“姜北树”描述的大理古城目前火爆的炒房市场。而大理也绝非唯一遭“炒”的地方。目前的“炒房团”虽然不像当年温州炒房团那样声势浩大,但在许多地方房产市场有价无市的情况下,他们的投机行为仍然让人瞠目。这些新一代的炒房族,炒房行为越来越隐蔽,即使目前面对“史上最严”调控政策新国五条,他们也能找到空子钻。
炒房者转战二、三线城市
曾经的温州炒家王浩(化名)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2002年买房时并不需要很多钱,大多是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我当时在读研究生,手里只有20万元,而买房的首付大多是在10万元以内,我向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买了4套房,都是先付的首付款,其余用个人名义申请的贷款。房子买到后马上出租,每月的租金足够还房贷了。到研究生毕业时,当初北京均价5000元左右的房屋已经涨到了1.5万元左右。”
王浩毕业成为国家公务员后仍继续炒房,但金融危机、国家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公务员身份让炒房很难:“2008年以后炒房就比较难了,尤其在北京等一线城市,首先是房价高,在银行贷款非常难;其次,温州老乡大多不做实业,都在炒房,在国家调控下,大家都没啥闲钱,彼此都不好张口借。”
但房子还是要炒。于是,二、三线城市成了“王浩们”的新选择。尽管中小城市的房产升值空间不如一线城市大,但由于房产价格总体较低,炒房的风险也随之降低了很多。其中,风景好的旅游胜地因为资源的稀缺受到了他们的青睐。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