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浩奇 孟一 赵德鑫
还是曲阜,时间却过去了2566年;还是传统文化的根脉,时间也过去了2566年。
9月26日,2015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群贤毕至,顶礼膜拜。不管是祭孔大典增加300礼生,圣时门前增设开庙仪式,还是世界儒学大会确定“儒家思想与当代价值建构”为主题,集中推出儒学成果等诸多亮点,抑或是开幕式上将孔子教育奖颁奖和文艺演出融为一体,突出“大爱仁德”……本届孔子文化节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创新都瞄准了一个主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节期间,行走在圣城曲阜的大街小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几个字再次被挂在各种宣传牌上、彩旗上。恰逢中秋,静坐在沂河边的柳树下,水中的圆月不停地摇晃,令人恍惚间回到了2500多年前,不禁沉思:为什么要办孔子文化节?怎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普通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于静悟。孔子思想到底影响我们有多深,或许很难概括清楚,只能以小见大,以斑窥豹。
“在家养病,静读《论语》,精神上渐渐感到充实,内心逐步变得强大,没有了寂寞和失落的痛苦,因为我心有所定,不再浮躁,深深感觉到,精神上的富足和强大是可以战胜一切的。”2014年12月5日,本报编辑部收到一封曲阜普通市民孔磊的来信,向我们表达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他说,《论语》让他得以心静,病情得以好转,不但渐渐康复,还改掉了诸多陋习。信中言之诚恳,孔子思想力量之巨大,令人为之动容。也许,世上有多少孔磊这样的人,孔子思想影响我们就有多大。
政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于倡导。传统文化不远千年来到今天,怎样弘扬呢?大到鸿篇巨制、奔走呼号,小至勤俭节约、排队礼让,其实大可不必在数量、程度上纠结,只要想到就是善念,只要做了就是弘扬。在政府层面,曲阜从2013年开始,实行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的做法,广受欢迎。背会《论语》就能免去游览景区的门票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倡导: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优秀传统文化也能解决。小小的创新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专家学者弘扬传统文化在于担当。优秀传统文化能解决的事情,金钱并不一定能做得到。2008年,国内外文化界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在孔子出生地尼山脚下兴建尼山圣源书院。起初,专家们发现,附近村里老人住的房子是最差的,被称为老人房;有的人不仅不愿意负担父母的生活费,而且每年几十元的新农合都不愿交,“骂街、打娘骂老、偷盗的丑事都不少见。”……
为此,儒学专家们开启了一场“乡村儒学试验”。他们以书院为根据地,通过事例和道理结合的方式,讲授《论语》、《弟子规》、《孝经》等经典,每月两次授课。大概一年的时间,附近的小村庄悄然发生了变化。“渐渐地村里没有骂街的、和婆婆吵架的,对父母都变得恭敬孝顺多了。”退休教师朱柏宜告诉记者。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原本儿子们谁也不管,传统文化进村后,几个儿子开始给老人钱花,还把最新鲜的吃食给老人。不仅如此,朱柏宜说,原来村里经常丢东西,现在小偷逐渐没了,花生摊放在扬场晒得响干,都不会少一颗。
其实这些都是朴实乡风里本有的东西,所以说,农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于坚守。
弘扬本身也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从大城市自费来到农村传授儒学,“背着干粮为孔子打工”,这值得推崇;殊途同归,勤勤恳恳,筚路蓝缕,走过32年,影响到全世界,举办孔子文化节,这也同样值得推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今天,我们在时间的横轴上已经走了很远,在空间和精神本源上却又找寻到原点,这也许就是人类不舍昼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轨迹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