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圆
在岚山区黄墩镇张家蒲汪村的土地上,收割的旋律还在上演———趁着连日晴好天气,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地头,轰鸣声中,一个个红褐饱满的蜜薯被快速从土壤中挖出,田垄间堆满的“金疙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机械化作业让丰收更高效、更从容。
一颗小小蜜薯,正让黄墩镇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裂变”,从过去种传统作物的“勉强糊口”,变成如今种蜜薯的“赚钱增收”,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着不竭动能。
黄墩镇蜜薯为什么能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秘密藏在当地的自然条件里。这里不仅有肥沃疏松的沙壤土,能为蜜薯块根膨大、糖分积累提供绝佳基础,更有充足光照、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再加上昼夜温差较大,最终造就了蜜薯软糯香甜的绝佳口感。
“咱黄墩镇这地好、光照足,种出来的蜜薯又甜又面,根本不愁卖,收入比以前种玉米、小麦强太多!”该镇种植户张大爷告诉记者,村里七八成的村民都种了蜜薯,少则两三亩,多则十几亩,蜜薯已然成了村民们实实在在的“致富宝”。
这份底气,源于黄墩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精准调整。多年前,黄墩镇多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为主,亩均收益不足千元,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闲置问题突出。该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次调研,决定结合当地自然优势,将蜜薯种植作为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带领村民蹚出一条特色农业增收路。
“起初,大家伙儿对蜜薯不了解,更没种过,也怕卖不出去,都在犯嘀咕!”一位种植户回忆道。
为了打破村民的顾虑,该镇政府积极与省市农业科研院等专业机构对接,引进多种高产、高抗、口感极佳的脱毒新品种,通过简单易懂的培训推广基础种植技术,打消大家的后顾之忧,从源头上保障品种的品质和产量,为收益提升筑牢根基。
除此之外,黄墩镇还着力破解销售瓶颈。为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电商和线下对接商超市场的融合发展多元化方式,将“甜蜜”滋味送到全国各地。
蜜薯产业的兴起,为当地带来温暖又实在的改变。不仅让种植户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贴心地为村民们提供了不少就近挣钱的机会。“我把家里的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能稳稳拿到租金,自己也在这儿打工,一天能挣一百多元,年底还有分红,一年下来,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呢!”在田里忙着分拣蜜薯的村民,脸上满是藏不住的满足笑意。
随着蜜薯产业链慢慢延伸,从育苗、照料到采收、分拣、包装、运输,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手。这恰好给本地和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好选择,让大家既能挣钱补贴家用,又能兼顾照顾家人,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小幸福。
如今,“黄墩蜜薯”不仅拿到了绿色食品认证,还赢得了“日照市名特优农产品”的称号,带着家乡的味道,销往江苏、河南、河北等多个省份。
夕阳下,装满蜜薯的货车缓缓驶离田间,清新的泥土芬芳与蜜薯的清甜香气在空气中交织萦绕,让人闻之心旷神怡。这缕香气,不仅是丰收的甜蜜滋味,更是种植户增收致富、钱包鼓胀的幸福味道,承载着一个乡镇在乡村振兴征程上稳步向前的坚定与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