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鱼台县紧扣“强文旅、促消费、兴产业”核心主题,通过“活动引流、产业筑基、政策护航”新路径,实现文旅消费稳步增长、产业融合持续深化,推动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活动赋能”
激活文旅市场新热度
春日里的桃花旅游季引人驻足观赏;夏日的鱼稼里广场上,龙虾消费季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游客们一边品尝鲜嫩的龙虾,一边欣赏杂技演出;秋日的稻米文化产业园里,金黄稻浪中回荡着亲子家庭农耕体验的欢声笑语。这正是鱼台构建“四季活动矩阵”的生动缩影。
为打破季节限制,结合时令特色,鱼台县打造“春有花、夏有虾、秋有果、冬有韵”的全年活动矩阵。春季举办鱼城桃花季、谷亭街道梨花季、运河大集新春季,推出踏青消费券;夏季开展“烟火滨湖·夜享大棠”夜市、龙虾啤酒节,提升夜间消费品质;秋季依托惠河湿地、稻米文化产业园打造农耕体验活动;冬季以“幸福鱼台贺年会”为核心,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四季村晚”、“博物馆里过大年”等活动100余项,初步预计全年活动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
此外,鱼台县围绕“龙虾消费季”核心IP,策划系列特色活动,构建“美食+文化+体验”消费场景。活动涵盖济宁市首届全民才艺大比拼优秀节目展演、非遗文创作品展销、杂技团专场演出、中国画作品展,同步开展“虾王虾后评选”“龙虾烹饪大赛”“大学生音乐节”,推动龙虾消费季接待游客18.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7500万元,实现“一只虾撬动一条产业链”的裂变效应。
“产业融合”
构建文旅消费新格局
“露营地的篝火晚会太热闹了,还能尝到地道百家宴。”在张黄镇齐楼约惠露营地,来自济宁的游客李女士难掩兴奋。这个“民宿+露营+美食”的特色点位,试营业以来已接待游客2.1万人次,营收近31万元,还带动周边百家宴增收6.7万元。
据了解,鱼台县以《2025民宿建设工作方案》为抓手,规划“一核两带三区”布局,建成16处特色民宿,创新多元“民宿+”模式。王鲁镇孟楼惠盟露营地融合非遗销售,营收达27万元,不仅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更通过“地租保底+盈利分红”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
非遗与体育的融入让文旅内涵更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10余场活动推动绾结葫芦、木雕等20余种非遗产品市场化,龙虾消费季期间的非遗体验区单次最高吸引1200人次参与,营收超1.3万元。100公里骑迹巡礼、WMBA趣味篮球联赛等赛事同样亮眼,其中篮球联赛现场观众超5万人次,带动核心区域餐饮营业额增长35%,酒店入住率提升50%。“文旅+农业”“文旅+美食”同步发力,7项特色美食入选全市“名菜、名厨、名店”名单,相关活动微博话题传播量破千万,带动“农文旅体康”全产业链增收200余万元。
“政策护航”
夯实文旅发展硬支撑
“拿着消费券住民宿、尝美食,太划算!”用优惠券完成结账的张先生,道出了不少游客的真实感受。今年以来,鱼台县聚焦激活消费潜力,推出“补贴+折扣”措施,计划发放文旅消费券80余万元。推动3家A级景区实行门票折扣,引导银座佳悦等酒店推出“年夜饭”促销活动,以实实在在的优惠点燃游客消费热情。
在短期消费激励之外,鱼台县更注重构建长效机制,当地创新构建“链长制”工作体系,编制三年行动计划,成立5个专项工作组推进41个文旅招商项目,同时申请专项债支持大运河文化廊带等项目建设。指导飞跃时代广场引入古玩市场等新业态,文玩交流会吸引260余家商户入驻,营收超8万元。
此外,鱼台县通过招募大学生文旅推荐官,在网络平台分享旅游体验,定向推送旅游资讯;发放“文旅大礼包”,建立游客微信群开展精准营销,鼓励游客分享旅行经历形成口碑传播;编制《惠河沿线旅游地图》《研学路线图》,打造“一图在手畅游鱼台”体验,提升游客出行便利性。
从“龙虾季”到“四季游”,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见效,书写着鱼台县域消费升级的新篇章。据悉,第八届鱼台龙虾节获评“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王庙镇旧城里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优秀案例,“鱼米之乡、孝贤故里、滨湖水城”的文旅形象愈发鲜明,吸引着更多游客走进鱼台、感受鱼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