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的枣庄市峄城区冠世榴园旁,盛景园石榴小微盆景生产基地里一派生机。25亩土地上,5万余株盆景形态各异,有的枝干蜿蜒如虬龙,有的缀着粉嫩花苞,有的挂着小巧果实,将榴乡灵韵浓缩于方寸之间。   如今,这样的小型石榴盆景正成为市场新宠,不仅走进千家万户,更撑起了峄城富民强区的“绿色经济”。   “普通石榴苗几块钱一棵,‘粉精灵’石榴小苗能卖100多元,成盆能卖到300元。”峄城区小微盆景协会副会长马超的话语里透着自豪。从2011年转行做盆景至今,他亲历了市场风向的转变:“早年大桩盆景抢手,但老桩资源稀缺,而城市家庭更需要小巧易养的品种。”为此,他培育出“粉精灵”等稀有品种,这些品种花多果密、观赏性强,完美契合小微盆景定位。   在万景园合作社,理事长张忠涛的品种库同样丰富。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榴盆景栽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带领合作社培育出“紫宫灯”“血宫灯”等品种,50余亩基地里现存6000多盆盆景,年销售5000余盆,销售额达80余万元。“我们的盆景能卖到北京、上海,还出口缅甸、越南,靠的就是品种独特性。”张忠涛说,合作社已发展会员近300家,与多地花卉市场签订长期合作,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   “300元左右就能买一盆精品盆景,放在阳台不占地方,浇水就能活。”济南消费者李女士的评价道出了小微石榴盆景的亲民优势。赵作为对此深有感触:“小微盆景苗源广、周期短、技术简单,老百姓在自家庭院就能制作。”作为榴园镇石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他见证了盆景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过程。   这种亲民性源于产业特性:苗木多来自本地石榴林,扦插培育技术简单易学,4年左右即可成型销售。峄城区石榴综合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单价200元—500元的小型盆景销量占比达68%,远超大型盆景。“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春节、中秋等节点,很多人买来当伴手礼。”交易中心市场负责人李吉瑞介绍,游客自驾来园时,常会带几盆回去,便携易养的特性让其成为热门选择。   对于农户而言,这更是“家门口的生意”。万景园合作社从5户农户起步,如今已带动50余人就业,社员年均增收2万余元。“政府免费发苗木,还请专家教技术,我在家门口种盆景,比外出打工强。”榴园镇农户王桂英说,她家去年靠卖盆景增收3万多元。   “上个月刚发下去2万株苗木,覆盖8个村。”赵作为的办公桌上,一份苗木发放清单记录着政策温度。为推动产业发展,峄城区不仅免费发放苗木,还建设石榴综合交易中心,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更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打通产销链路。   电商的加入让盆景走得更远。峄城区石榴盆景协会电商分会会长褚洪靖带领团队搭建直播矩阵,在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开设直播间,去年线上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最多一场直播卖出300多盆,物流直接配送到家。”褚洪靖介绍,当地已形成完整配套产业,印有“峄城石榴特产”地标的物流车每天穿梭在全国,包装、运输环节带动近千人就业。   目前,峄城全区专业盆景种植户达506户,在园总量超过30万盆,年产值近6亿元,带动2万余人就业。   农村大众报记者 张超   通讯员 汤锦阳 赵峰 孙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