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燕红 通讯员 安方 陈新
夏季夜晚,翟镇的林间地头灯火通明,一排排榆树下,农户手持手电筒穿梭其中,熟练地将破土而出的金蝉收集起来。这些被称为“知了猴”的昆虫,以每只1元的价格流入市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近年来,翟镇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创新发展林下金蝉养殖产业,探索出一条“土里掘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翟镇王家寨村的齐发蝉园内,金蝉养殖基地迎来收获高峰。每天19时后,30余名工人提着水桶进入林区,借助预设的捕捉器高效采收。每棵树干1米处缠绕的捕捉器,迫使金蝉落入下方水杯,实现“零逃逸”捕捉。据该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进入丰产期后,每晚可采收4万至5万只金蝉,预计全年总产量达100余万只,每只金蝉批发价为1元左右,收益超100万元。
目前,该养殖基地的金蝉以批发为主,销往山东本地及周边省份,同时通过直播带货拓展线上市场,实现“当天采收、当天售罄”的高效流通。
金蝉,也叫“知了猴”,是一味常用中药材,烹炸后外酥里嫩,是很多山东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市场需求一直居高不下。
“山东人喜欢吃这一口,我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商机,但是不了解养殖技术。”该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后来看到网络上有相关报道,我们找到临沂市费县一家养殖金蝉的合作社进行学习。当时人家模式已经很成熟了,从如何下虫卵到如何养护、采收,全部教给了我们。”
2021年,齐发蝉园成立。“一开始面临的问题是光靠雨水有时不够,特别是春天,现在我们在园区内修建了机井,可以完全满足金蝉的生长需要。”该养殖基地负责人说。
今年是齐发蝉园第三年采收金蝉,往年每年采收能达到80余万只,收益不低于80万元。随着持续投放虫卵,收益也将稳步增加。
下一步,齐发蝉园计划投资建设深加工车间,开发即食金蝉、金蝉酱、蝉蜕中药饮片等高附加值产品。“一只鲜蝉售价为1元,加工后价格可翻3倍。”该养殖基地负责人算起经济账,“未来还将推出金蝉预制菜,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金蝉养殖是典型的“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的生态产业。翟镇大力支持金蝉产业发展壮大,对金蝉产业除了土地上保障外,还将培育电商经营,助力金蝉“走”向更大的市场。
近年来,翟镇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立足挖掘本地资源,做好产业发掘工作,着力进行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引入现代农业,搭建电商平台,进行技术升级。目前,翟镇蔬菜、瓜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基地逐渐发展成型,形成了“春有羊肚菌、夏有金银花、秋有猕猴桃、冬有草莓”的特色产业格局,农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