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希明 文/图
全村人喜欢种桃树,且历史由来已久;建于清末的老民房保存完好;老榆树、老槐树等数量众多……日前,记者在昌乐县乔官镇土埠沟村采访时发现,古朴典雅的风尚弥漫在角角落落,惊艳了时光。
人间四月,芳菲正盛。与有的村庄不同的是,土埠沟村的芳菲主要源自村内村外的大小桃树,或者说是村民源远流长的“桃花缘”。村庄南部山地的一片桃林里,村民吴战爱正在桃花丛中劳作,她嫁到村里数十年了,当初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种桃树,后来村里大面积推广种植,家家户户的田地里也种起桃树。
“我们村最多的时候,桃树林达到数百亩,漫山遍野,一到春天特别壮观,前几年还举办过桃花节,村内也以桃树为主。”说到种桃树的话题,村党支部书记刘军田特地把记者带进村里,只见村民的屋前屋后或者闲置宅基地上都种满了桃树。
村里什么时候开始种桃树?对此村民们已经记不清,只是这个传统保留了下来,还有诸多村庄记忆保持着鲜活度,其中位于村庄一隅,一处用玄武岩和青砖等建设的老民房古色古香,民房边上有一口弃用的老水井,但上面的辘轳基本保持原貌。刘军田回忆道:“这里是村庄原址,后来随着人口增长,村庄向外辐射,变成现在的模样,但老水井和老民房一直保护得很好。”记者在附近还看到,老磨盘、老石碾等农具也被村里保护起来,不但浓缩村庄历史,而且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或观赏。
土埠沟村的古朴典雅,还体现在一棵棵见证了沧海桑田依然枝繁叶茂的古树上,榆树、槐树、柳树等,大多有数百年历史。“有的老树可以卖高价的,但无论村集体还是村民都惜树如玉,舍不得卖。”刘军田告诉记者。
据刘军田介绍,目前村民增收渠道不再限于种桃树,已日益多元化,有的村民针对外地游客开办“农家乐”,有的发展特色养殖,充分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