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平妮
□ 本报通讯员 杨知函
山东乳山,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乳山牡蛎”闻名遐迩。乳山市人民法院创新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模式,创建“一庭一品牌”,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乳山特色的品牌法庭,不仅显著提升了基层司法水平,更为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如今,牡蛎产业已成为乳山经济的璀璨明珠。随着产业蓬勃发展,合同纠纷、货款拖欠等法律难题也相伴而来。乳山法院指导经济开发区法庭打造“经惠企”品牌,创新服务模式,以精准的法律服务助力牡蛎产业健康发展。经济开发区法庭主动向乳山市牡蛎协会发出司法建议,联合制定风险防范通知及购销合同范本,从源头上遏制纠纷发生。同时,设立全周期企业服务工作室,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风险评估与化解服务,确保企业权益得到及时有效保障。近年来,涉企案件平均办案天数大幅缩短,自动履行率显著提升。
针对被誉为“银滩明珠”的滨海新区外地流动人口众多、诉讼需求多样化的现状,乳山法院勇于探索,于2019年底在山东省率先建立了互联网法庭,进而形成“互联网+N”法庭品牌。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庭审,极大减轻了诉累。特别是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领域,法庭通过培养专业化审判团队、定期交流审判经验,实现了案件审理的专业化、高效化,赢得了当事人高度评价。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海景房销售不规范问题,制发《关于规范海景房销售市场协同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司法建议》,荣获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二等奖。
在打造品牌法庭的过程中,乳山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司法需求,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特色法庭。经济开发区法庭将“少年审判”与“营商环境优化”相结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被命名为全省“枫桥式人民法庭”的诸往法庭,探索建立“和你有约”工作方法,通过三层约定机制,搭建起法官与群众之间的信任桥梁,一审服判息诉率持续领跑全市基层人民法庭。冯家法庭综合采取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矛盾化解之中,并探索总结出系列案件处理“四步工作法”,在诉前调解阶段促进苹果收购等百余起系列案件成功化解,取得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也切实擦亮冯家法庭“冯和日丽”特色品牌。
在立足主责主业的基础上,乳山法院积极转变思维理念,强化法庭在基层治理、服务乡村振兴、倡导文明社会风尚中的引领作用,人民法庭不再固守“被动受案、坐堂问案、就案办案”的机械审判工作模式,坚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大格局,在司法便民上求突破,在案结事了上抓实效,在促进善治上谋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