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志强本报通讯员孟娟
近日,宁津县柴胡店镇王世英社区居民王亚萍刚刚为儿子办完婚礼,没有雇豪华车队,没有“烧”钱的表演环节,宴席也按村里新定的标准执行。“之前办婚事,有钱的讲排场,没钱的硬撑门面。现在不一样了,‘小巷管家’陈绪海在办事过程中全程参与指导,省心省力不说,还为我们省下了一大笔钱。”王亚萍说。
在王世英社区,像陈绪海这样的“小巷管家”有6个,虽然管辖范围仅限小胡同里,但切实打通了弘扬文明新风尚的“最后一公里”。
走进王世英社区,关于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顺口溜在社区文化广场、街道周边等显著位置随处可见。“小巷管家”与红白理事会保持密切合作,编撰了覆盖婚礼、葬礼等多方面的移风易俗三字经和顺口溜,定期搜集居民反馈和建议传达给红白理事会,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
“打扫卫生、指挥挪车、协调水电……得知谁家近期有红白事,管家和事主交换意见后,会组织邻里协助帮忙。同时设立台账,以便及时掌握筹备进展。”“小巷管家”王玉凤说。他们还积极开展抵制恶俗婚闹的宣传活动,对于那些选择低额彩礼的新人,提供额外的支持与鼓励,如免费使用镇政府礼堂等,以此鼓励居民选择更加文明节俭的婚礼形式。
遵循“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准则,该社区推行移风易俗信用积分计划,居民通过践行“六提倡、六反对”的标准获取移风易俗信用积分,兑换物质奖励。
柴胡店镇党委书记徐显法表示,王世英社区将继续用好“小巷管家”这一帮手,通过日常走访和服务,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以“小行动”构建文明“大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