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辉
本报通讯员 吴琼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走进高唐县琉璃寺镇,绿油油的麦苗生机盎然,一排排智慧化喷灌设施矗立田间,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麦田;繁忙的邯济铁路穿城而过,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新能源风力发电机高耸入云……一抹现代化的工业气息正跃于广袤的田野之间,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装备产业园“长在”铁路旁
在邯济铁路高唐站附近,新建的标准厂房、办公楼时尚大气,一个现代化高端产业园区已然成型。
琉璃寺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科员付振国介绍,该园区是琉璃寺镇全力攻坚的中合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沿邯济铁路而建,水电气已铺装到位,每栋标准化厂房面积约3000平方米,都是根据当前装备制造实际生产需求,定制化设计建设,企业可以少操心、免烦恼,直接“拎包”入驻。
距离高唐县城最远的琉璃寺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工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如何依托自身交通区位优势,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为乡村振兴聚势赋能,始终是琉璃寺镇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课题。横跨琉璃寺镇的邯济铁路是冀鲁两地东西横向的交通要脉,连接京广、京九、京沪三大铁路干线。而依托邯济铁路交通优势发展“铁路经济”,正是近两年来琉璃寺镇聚力攻坚的切入点。
一张蓝图,统筹规划。中合装备制造产业园在充分考虑园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的基础上,积极与国际院士联合体通力合作,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发展成为高唐优势资源的集聚区和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澳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户中合装备制造产业园的首家科技创新型企业,主要从事环保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企业负责人袁振峰介绍,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投资创业,一是园区硬件设施到位,工作人员服务周到;二是园区沿铁路而建,物流成本低,运输效率高。
袁振峰说出了众多来此投资创业企业家的心声。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可以有效为制造业降本增效,提升供应链效能。目前,琉璃寺镇依托原有邯济铁路高唐站,全力建设山东港口(高唐)国际陆港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建设标准化多功能仓库、出口监管仓库、集装箱堆场等基础设施。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琉璃寺镇党委书记李元生表示,他们就是要通过项目的科学集聚,催生发展的“裂变效应”,勾勒出一幅以“铁路经济”为主轴的经济新图景。
智慧农场从田间“管到”舌尖
“熬夜排队浇地,那是在过去。现在用的是喷灌,人不用盯,自动浇水。”4月17日,走进高唐县琉璃寺镇营坊村,镇党委副书记姚振岭指着矗立在麦田里的灌溉设施,兴奋地介绍起智慧灌溉的便利性。
营坊村共有耕地3400余亩,因不少年轻人外出“跑铁活”,土地耕种成为村庄的老大难。琉璃寺镇在营坊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700余亩土地,由山东中化现代农业进行规模化智慧种植,提供全程托管服务。“智慧喷灌不仅降本,更能增效。”该企业负责人杨景卫介绍,一块200亩的麦田如用井水灌溉,至少需要半个月,现在手机一点,两天便可灌溉一遍。
麦田旁,一处标有监测平台字样的设备引起记者的兴趣。这些看似普通的设备,其实是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研发的农田“四情”监测系统,可以对灾情、墒情、苗情、虫情进行全天候监测,为智慧种管提供科学数据。
“这处监测系统是金色琉璃智慧农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姚振岭介绍。在高唐县智慧农场综合运营指挥中心,一超大液晶电子屏上,“四情”监测系统正实时回传监测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第一时间生成数字化管控模型。“智慧农场不仅管田间,同时也管‘舌尖’。”姚振岭打开了话匣子,这些模型包含全维度生长数据,可以实现农作物全生命周期的精准化和智能化管控,确保产出的小麦优质优产。
采访中,记者获悉,目前,智慧农场种植的小麦早已被附近的和兴面业预订,以高于市场1角的价格采购。和兴面业总经理李洋介绍,使用智慧农场小麦生产的面粉、面条等深加工产品,口感佳,质量有保障,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为种植者卖出好价钱,为消费者种出好品质。当前,高唐金色琉璃智慧农场正在全力打造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可复制推广的智慧农场示范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