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张文基 李畅 摄影报道)昨天上午,应用于烟台市芝罘区胜利路隧道西洞的轨道巡检机器人完成巡检项目测试、管理平台运行等功能调试,标志着烟台城市隧道智能巡检试点项目正式进入运行测试阶段。
记者从市城管局市政养护中心了解到,胜利路隧道作为我市最长的隧道,全长2.8公里,为推进隧道智能化管理,市政中心与本地上市公司山东汉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寻求合作,在胜利路隧道西洞利用100米距离开展隧道巡检机器人系统运行研发及数据读取分析试点。
在现场,市政养护中心道路养护二所所长殷波介绍道,传统隧道的管理、巡检和养护需要人员轮班值守,隧道监控需要值班人员24小时查看及外出巡检,由于人工值守及巡检频率的限制,存在着隧道变化感知被动处理等问题。隧道整体交通环境复杂,内部空间狭窄,有着相对封闭的特殊环境,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引发次生灾害,造成难以预估的人员财产损失。因此,如何实现精准感知、快速发现、快速处置、避免二次事故,一直是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问题。
隧道巡检机器人本体搭载了激光雷达、鱼眼相机、可见及红外热成像双光谱、环境监测传感器、远程对讲模块等设备。可以对隧道路况、墙体、路面、设备、环境5个方面进行检测,获取包括路面异物、行人闯入、火焰检测、含氧量浓度,温湿度、有毒、可燃气体浓度、车辆违停、路面积水、路面坑洼、路面暗冰、渗水、裂缝、形变等20余项指标数据,并自动进行风险识别检测,实现隧道结构全天候、全覆盖、多参数实时监测,进一步提高隧道巡检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的隧道移动巡检机器人将根据后台管理系统设定的巡检任务,自动开启巡检工作,实现全天候巡检,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移动巡检机器人不仅可以进行智能自主巡检,还支持人工远程遥控巡检,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实时上传至隧道管理后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生成详细的报告,同步建立数字化管理的档案,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信息,
胜利路隧道巡检机器人试点作为烟台市隧道智慧化研发项目,标志着市政中心在智慧隧道建设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为隧道管理降本增效、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科学决策提供了新的实践方案,也为市民创造有序、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