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德龙
今年以来,邹城市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以巾帼能人小切口做实乡村振兴大文章,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孵化、人才招引等多种措施,让巾帼之花在乡村振兴一线绽放绚丽光彩。
扶持一个能人 联动一批“妈妈”就业
“当时多亏妇联帮忙联系了‘巾帼贷’,从申请到发放,用了不到48小时。资金周转过来,困难就解决了大半。”10月17日,提到妇联部门的政策扶持,邹城市锦衣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峰难掩感激之情。
邹城市锦衣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设在邹城市峄山镇西巩村从事服装加工生产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英国、加拿大等30余个国家。因为订单大增,该公司出现了资金缺口。如果订单不能按时完成交付,企业将会承担巨额损失。就在张峰一筹莫展之时,峄山镇妇联主动上门,推荐了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政策,并积极联系银行,帮助代办,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
难关渡过后,邹城市锦衣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春天”。这时,企业规模扩大,又急需招收一批新工。峄山镇妇联发挥优势,第一时间深入村居摸底妇女就业意向。经调查得知,一部分农村妇女因要顾家看娃,与企业固定8个小时的工作模式冲突,无法到企业上班。针对这种情况,妇联部门建议张峰把生产流程中纯手工操作或技术门槛较低的工序拆分出来,整合后设置“妈妈工坊”工作区域。在“妈妈工坊”工作区域的妇女可选择不同时段上班,也可以选择计件上班。于是,来自巩庄、苗庄等企业周边4个村的50多名“妈妈”转身成了企业工人。“挣钱、接娃两不误!”这是峄山镇苗庄村妇女马昭娥在“妈妈工坊”上班最直接的感受,“我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在这里上班后,既不耽误接送孩子,还能赚钱补贴家用。”
不仅在峄山镇,张峰还在石墙镇、看庄镇、大束镇、香城镇和城区等设置9个“妈妈工坊”加工点,实行计件工资管理,解决了近200名“妈妈”的就业难题。
培训一个能人 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金秋十月,邹城市东部山区山上松柏葱郁,山中花果飘香,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从一大早到日头正烈的午后,算下来,邹城市田黄镇杨峪村的王大娘和老伴已经在园子里打了六个多小时的板栗。“累啥?一点都不累!打下来交给俺村的赵丫头,她‘上网’给卖出去,卖得快不说,价格还高。”王大娘说完,喝了口水,又继续忙着打板栗。
王大娘所说的“丫头”,是山东沃犁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馥。为解决家乡的农产品销路,大学毕业后她返乡创立了沃犁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通过巾帼电商培训变身电商能人,依托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社交平台,以“公司+基地+互联网+农户”的运营模式,线上线下带动100余名妇女创业就业,帮助300多户农户销售农产品100多万元。
在邹城,像赵馥一样通过巾帼电商培训实现家门口线上创业的女性还有很多,她们的成功得益于邹城市妇联实施的“巾帼电商能人”培养计划。在征求广大妇女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邹城市妇联联合邹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实施巾帼电商实操培训工程,创新“下沉式、滴灌式、订单式”培训模式,培育了沃犁诗、雅妮布衣、阔妈家居、虎妈辅食等一批巾帼“新农人”。
引进一个能人 推动一个产业振兴
“今年俺家种了3个大棚,采收3至4茬,毛收入15万元左右。公司不光教技术,还包销售,这可比出去打工强多了。”谈及玉木耳种植,邹城市石墙镇韩庄村种植户杨福伟说。
杨福伟说的“公司”是由齐鲁巾帼科技创新之星李晓博担任董事长的山东恒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邹城市食用菌产业的领路人,李晓博师从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2013年2月,通过引荐来到邹城后,她致力于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的开发与选育工作,引育了来福蘑、榆黄蘑、玉木耳等十几个珍优食用菌品种。同时,她推动成立山东省首家食用菌研究机构——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人才23人,其中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人,极大地促进了邹城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更好地实现产业富农,李晓博提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对合作农户实行“三包一扶持”的优惠政策。“三包”即包菌种和原料供应、包技术指导、包成本价格回收产品,“一扶持”即对个别食用菌种植户实行资金扶持。“村里的老百姓习惯种植粮食作物,加上没有种植经验,心里没底、持观望态度。”李晓博回忆创业初期,正是邹城市石墙镇妇联积极发动巾帼科技志愿者开通助农直通车,邀请专家和种植大户以蘑菇种植和市场前景为主题,走村入户开展科技兴农宣讲,打消老百姓心中的疑虑。老百姓的种植意愿也从“不愿种”发展到“争着种”“抢着种”,直接带动农户2000多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10多人,新增农民收入1.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