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播种、平垄、铺设滴灌……8月17日,记者在茌平区博平镇刘古村鑫和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一台轻型播种一体机正在田间进行播种作业。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市把农机化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立足大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新农机,推进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66%,位居全国全省前列,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面构建了农机化发展新格局。
服务提升一小步,群众方便一大步。我市全面提升惠农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助力保障粮食丰收丰产。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全市累计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8797亿元,补贴农机具22445台(套)。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农机总量快速增长,总动力达到1120万千瓦,总量达到26万余台(套),装备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农业装备支撑。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我市全力提升机收减损降耗能力,促进农机装备和机收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广泛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在全社会全行业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印制检修技术指引等宣传材料,引导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适时组织开展农机手培训,提升机手技术水平。
安全是稳产的前提,稳产是丰产的基础。我市多措并举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针对机构改革后农机监理队伍力量弱化等问题,进一步理顺农机监理职能,充分凝聚各级农机监理队伍力量,构建1个市级监管网格、11个县级监管网格、133个乡镇级监管网格、4717个村级监管网格,形成“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四级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实行“责任到人,隐患到机”精细化监管模式。借助监管网格优势,对辖区内农机合作社、农机驾校等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村、农机大户逐场、逐户进行“摸底”排查。同时,市农业农村局与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平安农机”品牌创建联合机制,与公安交警部门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互通三项长效机制,实现农机隐患监管治理“无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