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关注民生 > 正文
   

济宁:外设“飞地” 内建“基地”

2022-12-06 09:46:33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 张体儒

  本报通讯员 刘海楠

  近年来,为破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引才用才难题,我市在聚才引智机制上积极探索,在“搭平台,引人才”上持续创新。2019年启动“工作生活在外地、服务贡献为济宁”的“人才飞地”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有“人才飞地”71家。2022年,为把高层次人才“引回来”,我市立足实际,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人才创新实践基地认定,首批认定15家单位。依托科技人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集中打造一批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与企业合作密切,具备一定科技资源、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基础的本地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外设飞地、内建基地”相互呼应、更加完善的人才平台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通过搭建基地,切实履行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发挥高校人才、创新平台等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在本地转移转化。曲阜师范大学基地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开展各类技术研发合作和创新平台建设,近五年,该校签订横向课题200余项,横向科技合作经费近1亿元,同曲阜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融合发展全面合作协议,同山东东宏管业、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智能食品隧道窑炉烘焙系统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在泗水巨烽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应用,年增加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淡水贝类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助力南四湖等水体生态修复;同时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我市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基地先后邀请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等60余所高校院所的90余名专家来济,为企业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促成中北润良新能源(济宁)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等产学研合作项目27项,助力相关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2809万元;累计引进落地产业化项目16个,实现营收额14510.47万元。同时,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引进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74名,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基地,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宗光华教授等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集聚科研人才5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0人,为推动济宁市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各园区围绕自身定位,发挥资源、人才、平台等综合优势,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为园区企业发展、人才集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嘉祥化工产业园基地建设了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化工产业园科技孵化器,并牵头组织园区10余家企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引进院士1名、国家重点人才2名、高校专家教授20名,自主培育省级人才2名。山东亿九孵化器基地依托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金乡分园,成功搭建“聚贤汇众创空间—亿九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北工大科技产业园”全生命周期科技孵化链条,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等10余家高校院所合作,引进高端人才33名,转化技术成果32项。

  今后,市科技局将持续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跟踪服务,不断提升基地承载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将基地打造成区域人才集聚的“小高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人才力量。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东阿县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下一篇:泰安岱岳区用活公益岗位兜牢就业底线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