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作为五莲县许孟镇福禄头村最长寿的老人,103岁的郑徐氏就是全村的“宝”。
郑徐氏一生无儿无女, 自1987年起,福禄头村众多村民,通过日常柴米油盐的点滴关爱,接力书写了一段敬老爱老的佳话。
老人无儿无女,众村民爱心照护35年
“姨姥娘,晌午头太阳好,扶着你出去晒晒太阳吧。”
“中啊,好外甥闺女!”
56岁的李善芳,扶着103岁的郑徐氏从炕上挪下来,迈出堂屋,坐在屋前小凳子上。
秋日晴朗的阳光,洒进这个安静的农家小院,院里栽种的白菜、萝卜等秋菜愈发翠绿。院前不远处的小山包上,经霜后的杨树,一树金黄。
山村民风淳朴,村民一直习惯以辈分相称呼。论辈分,李善芳的婆婆管郑徐氏叫“姨”,因此李善芳称呼郑徐氏为“姨姥娘”。
身份证信息显示,郑徐氏出生于1919年,今年已经103周岁。福禄头村党支部书记徐洪桂介绍说,老人现在是全村最长寿的老人,也是村里唯一的百岁老人。因无儿无女,从上世纪80年代初,老人就开始享受村里的“五保”政策。1987年,老伴徐召昌去世后,村干部每人一年,开始轮流负责照顾老人日常生活。
100岁以前,老人身体一直很好,也很要强,洗衣、做饭等日常家务,都自己干。村干部负责定时给她送面、送油、送柴等。
“2019年起,老人体力下降,我们发现老人做饭有些吃力,就安排村民李善芳照顾老人日常生活。”徐洪桂说,“最近三四年,我们村‘两委’干部也养成一个习惯,保证每天必须有一个人来老人家一趟,看看老人的身体状况,问问生活上有啥需求。”
30多年来,仅轮流照顾过郑徐氏的村“两委”干部就有20多人。很多村民,特别是老人年,也愿意到郑徐氏家里坐坐,拉拉呱,顺手捎点水果、蔬菜。
老人的房子已经居住了四五十年,2018年,村里为老人申请了危房改造指标,获得了8000元改造资金。“这笔钱全部用来购置了砖瓦、水泥、门窗等建筑装修材料,村民都是一分钱不要,义务帮老人修房子。”徐洪桂说。
据了解,2018年,五莲县被确定为中央、省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近年来,当地加大“为老”“为小”等志愿服务。目前,福禄头村的“蒲公英”志愿服务小分队达到69人,志愿者也会定期为郑徐氏等村内老人进行卫生清理等服务活动。
悉心耐心照料,适应“老小孩”脾气
虽然没有直接亲缘关系,但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李善芳等村民和志愿者却都像照顾自己家老人一样用心。
老人的牙齿基本掉光了,但非常喜欢吃肉。为了方便老人吃肉,李善芳就把肉剁成丸子。老人喜欢吃肉馅水饺,她抽空就包上一些,冻在冰箱里,保证老人每隔两三天就能吃一次水饺;每次吃前,还先用勺子捣碎,方便老人吞咽。
老人有睡热炕的习惯,从10月份开始,李善芳每天要给老人烧两遍炕。“每顿饭也是在她屋里做,这样能保证老人吃上热乎饭,要是在别处做好了,端过来,路上就凉了,也能顺便烧烧炕,”李善芳说。
103岁的郑徐氏,口齿有些不清晰,但一直喜欢做针线活,别人怎么劝也劝不下。对这种“老小孩”脾气,李善芳也尽量尊重。“我抽空就找点布头,让老人缝。等快缝完了,我就偷偷拆开,再让她缝。这么大年纪了,只要开开心心就好。”
由于平时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水果,老人经常便秘。每顿饭,李善芳都把水果、蔬菜切碎,用小勺送到老人嘴里。“放到桌上,她不吃,必须送到嘴里,才肯吃。”
每隔三四天,李善芳和热心村民就会把老人的衣服换洗一遍,并定期给老人擦洗身子。
尊重老人意愿,不去养老院养老
无儿无女的郑徐氏,完全符合入住当地养老院的条件,实现集中供养。
“我半开玩笑地说,姨姥娘,你去养老院吧,人家那边顿顿热汤热饭,做得也好吃,多好啊。”李善芳说,“她就说,别把我送去,我晕汽车,很难受。”
“从10几年前就动员她去养老院,她一直不去。最近两三年,随着老人自理能力下降,又动员她去,还是一直不同意。”徐洪桂说。
据徐洪桂介绍,郑徐氏17岁嫁到福禄头村,在村里生活了86年。大家伙也都理解老人故土难离的心情,就决定尊重老人意愿,让老人一直在村里养老,大家伙儿也会像对待自己家亲人一样照顾。
2019之前,李善芳在当地食品厂打工,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最近几年,她不再外出务工,而是选择在家种地。作为郑徐氏的固定照护人,村集体每月给她400元照护费。她说,儿子已经在城市结婚安家,对象外出打工,自己留在村里照顾百岁老人,感觉也是很有意义的。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 通讯员 李绪业 周庆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