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站在邹城市张庄镇矬草峪村大马岛山半山腰俯瞰,脚下的丘陵地上银光闪闪,耙地的机声、覆膜的人影,孕育着金色收获。
矬草峪村党支部书记汪洪柱跑前忙后,操心着村里抢抓晴好天气铺地瓜地膜的事儿。
山岭薄地里的庄稼最怕旱,前天,一场及时雨,让汪洪柱格外欣喜。
“覆盖地膜直接决定了地瓜的存活率与产量,覆膜可以增产40%左右。雨后覆膜效果更佳。”汪洪柱说。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种植地瓜,不但可以保水保墒,还能防止杂草生长,预防病虫害,有效促进地瓜产量提高。
一张轻薄地膜,一项科学种田技术,让干旱丘陵地里种出“金疙瘩”。但在三年前,当地百姓对地瓜覆膜还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这跟矬草峪村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有关。
矬草峪村位于张庄镇西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是个山区村,村里2046亩耕地多半是山岭薄地。“地瓜从播种、采收、储藏都需要人工,现在一亩地瓜光种的成本就五六百元了。”村民汪宗民认为,如果再加上地膜,成本势必还要增加,大家都不舍得。
汪宗民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矬草峪村有2038口人,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一点,由于种地瓜经济效益低,村民基本都外出打工了,等地里有农活了他们再回来忙活一阵子。
作为张庄镇主要农业产业之一,全镇共种植地瓜5.6万亩,年产地瓜15万吨以上。镇里负责人调研后认为,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地瓜很难成为富民产业。
2019年,张庄镇出台了《张庄镇甘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其中一条就是要求地瓜专业村成立党支部领办的专业种植合作社。
矬草峪村原本在2009年就成立了地瓜专业种植合作社,但是发展并不理想。2019年,矬草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了包括原来合作社在内的近1500亩土地,搞集约化管理生产。
“由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村民不用再为各种成本操心,新品种和新技术也敢大胆用了。”汪洪柱说。在镇里的帮助下,矬草峪村先是建立了脱毒种薯车间,然后不断更新新品种,目前种植的优质鲜食地瓜包括普薯32(西瓜红)、济薯26、烟薯25、齐宁18(紫薯)等在内的4大类8个品种。
2020年,借助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落户张庄的优势,张庄镇加强与山东省农科院、济宁市甘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在矬草峪村建立优质地瓜基地一千余亩,全部使用覆膜技术。
地瓜覆膜的效果好不好,实践最有话语权。汪洪柱介绍说:“我们采用的是黑膜覆盖,相对于白膜,黑膜属于PE薄膜可降解,保温保湿效果更好,更能促进地瓜早产高产。”
去年,矬草峪村采用黑膜覆盖栽培新技术种植的“济薯26”亩产量达8000斤,“烟薯25”亩产量达5500斤。
最重要的是覆盖优质黑膜种植的地瓜,比常规裸地地瓜提早半个多月收获上市。可别小看这半个月,价格却是天差地别,以济薯29为例,矬草峪村早上市的地瓜收购价为1.2元/斤,平均比晚上市的每斤多卖0.7元。
不过,相对于白膜,黑膜也有缺点,就是贵,一亩地要比白膜多花20元。
“一亩地黑膜要80元,覆膜后平均每亩增产1600斤,全村1000多亩覆膜地瓜,就是增产了160万斤,一斤按市场价0.5元算,全村多收入了80万元。”汪洪柱说。现在村里种地瓜是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算总账来看,刨去各种成本,覆膜要比不覆膜划算得多。
在当地,地瓜覆膜还是一件新鲜事,张庄镇正积极引导农民采用这种好的地瓜种植模式。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通讯员 盛超 孙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