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日庄镇沟东新村,原本是一个从库区移民出来的贫困村,如今靠着葡萄产业发展成为生态文明村。沟东新村发生的巨变,离不开村庄的当家人——沟东新村党总支部书记高维玉。几年间,他带领全村发展特色葡萄产业,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密码,带动周边20多个村庄成为葡萄专业村,让16个贫困村走上了致富道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高维玉被村民亲切称为“葡萄书记”。
找准路子
“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几年前,这个村从产芝水库整体移民出来后,面临诸多发展困难。“怎样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出最大的收益?怎样能摘掉贫困的帽子、拔掉沟东的穷根?”一直是高维玉最在意的事情。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为制订“户脱贫、村摘帽”的精准扶贫方案,高维玉带着支部党员外出跑调研、开夜车学政策、充分征求村民和专家意见,先后召开了5次支部大会,最终确定了立足本村实际发展葡萄产业脱贫的路子,推出“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真正把党支部建在了产业链上。
摘掉帽子
16个贫困村走上致富道路
万事开头难,很多群众对葡萄种植有顾虑,于是高维玉组织16名党员干部作为第一批社员学新技术、试新品种,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成立了沟东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的沟东葡萄品牌,统一规划基地、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销售,确保了葡萄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截至目前,沟东新村2000亩土地发展了葡萄基地1200亩,合作社由原来的16户发展到现在112户。如今,沟东新村辐射带动周边20个村庄发展起葡萄产业。村庄还新建了库区移民文化纪念馆、树阵公园、葡萄观光长廊,构建了葡萄采摘体验区、垂钓休闲区,连续5年举办“环湖葡萄节”,吸引了6万多名游客前来采摘、游览,昔日落后的沟东新村发展成为拥湖环绿的生态文明村。
迈开步子
葡萄产业让村庄更兴盛
每天早上8点多,沟东新村村民张英早已经在自家葡萄大棚里忙活了起来。“现在葡萄销路好,管理可不能大意,我们新村葡萄种植就达到1200亩,其中400亩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原来5个村拧成了一股绳,大家的心气都提上来了。”张英说道。
2019年4月,包括沟东、徐家寨、青峰岭、玉池、南埠5个自然村在内的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启动,第一步便是在组织上完成优化调整。“有了统一党组织管理,很快就明确了以无核葡萄为主的种植产业,在我市率先启用遮雨棚栽培技术,以现代农业‘嫁接’生态旅游,升级‘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高维玉说,在新村区域性党支部的统筹下,新村流转土地800余亩建设高效农业葡萄大棚,建立无核葡萄基地1200亩,发展水肥一体化试验区4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6000余亩的无核葡萄产业集群,实现葡萄产业规模化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