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近年来,高唐县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科技带头帮扶作用,各种科技人才深入田间地头,转变科技服务模式,教授先进的科技知识,并积极传播经济意识、效益意识,与农户和企业、合作社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促进了一系列科技成果有效快速转化,有效带动了高唐县的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成为农民增收的倍增器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系统积分第一名的清平镇省科技特派员、农技站站长肖从忠是一位全镇出了名的农业科技迷,十几年来在清平镇农业战线上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被群众尊称“老科技”。
自2019年以来,肖从忠在清平镇分别创建了地瓜、花生及双花间作(棉花和花生间作)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肖从忠成功总结创新出了“地瓜、花生起垄覆膜滴灌一体化新技术”。该技术体现了“小投入、大产出”原则,每亩投入150-200元,在水、电、劳动力成本上降低70%,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和强度,滴灌技术不受天气变化影响,能根据农作物水肥需求规律精准管理,根据科学测产数据,地瓜亩均增产1500斤左右,花生亩均增产260斤左右,不仅增产而且品质好,充分解决了农户特别是种地大户的浇水难、施肥难和病虫害防治难等实际问题,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益。吸纳贫困户就地务工,带动贫困户增收。
2020年8月12日,聊城市科技系统科技扶贫工作现场会在高唐县召开,与会人员观摩了肖从忠创建的地瓜、花生科技示范基地。2020年9月22日,全省棉花花生间作水肥一体化高效种植模式现场会在清平镇召开。现全镇推广该技术6000余亩,科技创新成为清平镇农民增收的倍增器。
科学种植带红一片天
省农业科技特派员姜店镇廖王村村支书刘先俊为带领群众发展,2017年春,将先期流转的152亩地,依托高唐县瑞森农作物种植合作社与中化现代农业公司合作建起了37个辣椒冬暖大棚。棚建起来了,规模有了,要种好确实不易。头两年效益不是太理想。缺技术,没经验。先俊和菜农们摸索着干,病虫害防治、施肥、控温、控湿,里面道道多的很。有的菜农因技术不过关,效益不理想,甚至有放弃种棚的念头。
刘先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时深深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2019年,刘先俊通过镇政府推荐,经省科技厅统一审核认定成了一名省科技特派员,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学习更加痴迷,参加特派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拜有丰富种植经验的省特派员为师。刘先俊一边学习一边在自己的两个棚里琢磨种植技术,一个细节不放过,遇到自己解不开的难题,就向县农业局和市农科院的蔬菜专家请教学习,和其他菜农交流种植心得,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先俊终于掌握了一整套辣椒种植技术。
随着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种植技术越来越精。“刘书记,你看看我棚里该冲肥了吗?”,“我棚里的秧子带的果是不是太多了?”刘先俊成了全村大棚种植户的主心骨,看着村民们种的蔬菜质量越来越好,产量越来越高,刘书记肩上的担子轻松了许多。同时,大棚种植采用“种植技术+农业金融+农产品销售”三位一体模式,合作社给种植户提供种、管、销一条龙农化服务。自进入采摘期以来,刘先俊又忙着联系客商,介绍客户。随着价格一路高涨,辣椒获得了大丰收,一个棚纯收入至少10万余元,种植户个个赚了个盆满钵溢,在大棚里打工的村民在家门口也有了固定收入。
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裕了才叫富,随着刘先俊名气越来越大,周边乡镇的一些大棚种植户来廖王村学习种植经验,刘先俊都是毫不保留地耐心给大家手把手地传授,甚至给大家免费上门服务,科学种植带红了一片天,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支书特派员”。
土地托管托起农民的共同富裕梦
琉璃寺镇是外出务工大镇,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在村留守的基本是老弱孤寡,一家几亩、十几亩的土地成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挂心事。不种吧,舍不得那份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乡情;种吧,分散务工精力,得不偿失。有的村甚至出现撂荒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从事农业农资服务多年的省科技特派员王尚泉在琉璃寺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60个村级服务站,形成了覆盖全镇的土地托管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了农民“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和“新生代农民不愿意种地”的难题。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试点组建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惠农服务公司。在全镇所有村都成立“土地托管服务站”,每个服务站确定每300亩土地为一标配,配备一组工作人员和一套设备,形成一个基地市场。村级土地托管服务站的建设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设在村委会,由村支书担任服务站站长;另一种是设在农资经营实体,由熟悉本村土地状况的农资经营个体户担任服务站站长。各站站长可以直接向村民推广供销社的土地托管服务,签订土地托管合同。现在全镇共托管土地1万余亩。外出务工人员在外不分心,家里一样土生金,土地托管托起了农民的共同富裕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