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投资15亿元的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智能制造工厂项目正紧张有序、热火朝天地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项目达产后,德国罗特勒、西班牙埃玛赫与伊比兰伽、华中数控、上海航天、陕西海力特6家数控机床企业将入驻,预计可年产各类高档数控机床5000台、机床功能部件10000台(套),实现年产值40亿元、利税6亿元,形成100亿元产业规模。
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优化产业布局等举措带来聚集效应:短短3年,产业园内就聚集起85家外贸企业,成为鲁西南重要的外贸进出口基地。
“三去两增”
提高行政效能
从签约到开工建设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兖州速度”让上海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运十分满意,选择兖州投资兴业,不仅因工业基础、区位优势、营商环境等因素,同时企业双方在装备制造、国外市场开发、信息资源等方面也能有广泛合作。
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以“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模式运作。实施“简政放权”,对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实施“三去两增”,即去行政化、去冗员、去管理费用和增效率、增活力,将经营权、管理权真正放权给入驻企业,让企业来运营园区,让入驻企业放手去干,走出了市场化运营园区的路子。
目前,智能制造工厂内9座厂房和配套的研发中心、展示中心、服务中心均按欧洲标准同步建设,计划年底达到使用条件。
多元化发展
拉长产业链
高端装备产业是兖州的优势产业,产品涉及农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设备、专业特种装备、装配式建筑装备等多个品种。蒂德精机是最早入驻兖州工业园区的企业,也是园区里唯一一家机床企业,产业不集聚、技术积累少都束缚着企业的发展提速。
为解决这一问题,兖州工业园区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了园区产业研究中心和装备制造产业研究所,与蒂德精密机床一起研究上下游企业,谋划合作空间,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上下游企业来兖州落户。
5月6日,2020年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一期入驻项目举行云签约仪式,来自德国、西班牙的3个外商投资项目和华中数控、航天装备等一批高端装备产业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项目突出产业的关联性、互补性、集聚性,全面拉长数控机床产业链条,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强强联合。中欧产业园紧紧抓住高端数控机床这个关键,把数控机床当作“产业催化剂”和“投资发动机”,以数控机床为抓手,拉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在区域内形成滚雪球效应。
强强联合
集群效应显现
“我们之所以选择入驻华勤工业园,关键是看中了华勤集团强强联合、开放发展的理念和园区集群发展模式。”华勤集团康迪泰克技术总监约翰·布鲁克斯表示:“华勤集团和德国大陆集团合资建设的高压胶管项目,通过定制化开发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订单逆势增长。”
受海外疫情影响,国际橡胶轮胎生产企业陆续停产,产能供应出现缺口。华勤集团抢抓机遇,迅速复工复产、扩大产量,从5月中旬开始,各工厂产能全部达到满负荷状态,轮胎业务在承担更多海外订单的同时,完成了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的原厂配套认证,高压胶管、输送带、钢丝绳和卡客车轮胎等业务均实现了逆势增长。
华勤集团董事长牛腾介绍说,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化的赋能传统制造,不断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来增强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目前集团已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储备库拟入库企业名单。 (张美荣 李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