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金彦 通讯员 李凤国
最近几天,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王庄村扶贫项目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株株鲜嫩的蘑菇从层层叠放的菌袋中生长出来,露出蜂窝状菇盖,一朵朵小蘑菇憨态可掬,令人喜爱。村干部王友河说,“目前,基地的蘑菇刚开始上市,日均产量有5000斤,每天进账15000块。小蘑菇是俺王庄村脱贫奔小康的‘顶梁柱’,不仅让贫困户有收入了,集体收入也增加了。”
王友河介绍,2015年,王庄村依托省、市扶贫政策,利用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流转本村土地21亩,集中建设食用菌养殖大棚14个。截止目前,该村蘑菇养植规模达到35个棚,投产菌种量180多万斤,蘑菇一季二到三岔,主要销售至泰安市、青岛、潍坊、石家庄等地。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2016年底实现贫困村摘帽,现在的王庄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王庄村现有13户贫困户,按照蘑菇基地项目扶贫方案,贫困户分得收益1260元至1600元不等,极大减轻了贫困户的生活压力。
“我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对采摘下的食用菌进行削根,这活儿一点也不累,我每天能削二三十筐,赚八九十块钱。”9月22日一大早,年逾七旬的村民王立月便在大棚里忙活起来,左手把好蘑菇,右手挥动小刀,看准位置齐根割下,整套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别看咱年龄大了,咱也想靠自己的双手体现自己的价值!”王立月说。
王立月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一直靠着种不到2亩耕地维持生活,没有稳定收入。2016年食用菌基地成立后,他第一时间向村“两委”班子提出申请参加零工队。看门打更、烧锅炉、鲜蘑采摘削根,用自己的双手叩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在基地里工作,让我们这些不能外出务工的老人有了生活保障。这一年下来,打工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儿了,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谈及此,老人难掩心中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