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潍坊高密市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紧盯需求抓人才招引,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打造产才融合发展新高地,新增高端人才(团队)107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智力支撑。
打好乡情牌 积极实施“桑梓引才”行动
挖掘高密籍在外人才资源,编印66名《在外高层次人才名录》,发挥15处镇级乡村人才联谊会作用,常态化沟通联系,鼓励引导在外人才反哺家乡,引导2名高密籍院士及5名“国家级重点人才”全部回乡创新创业,带动42名博士等人才来高发展,其中总投资16.35亿元航空航天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两个“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以及与高密籍人才创办的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均已成功落户,丰富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提高精准度 积极实施“产业揽才”行动
摸排建立75项“企业储备人才库”、28个“重点人才项目库”、204条“企业人才技术需求目录”,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薄弱环节,发挥5个产业集群咨询指导委员会及10个招才引智工作专班作用,组织产业龙头企业“点对点”对接高校院所和专家人才,实现产业与人才的精准匹配。其中,高密市豪迈集团引进专家合作实施“高性能离心式压缩机”项目,入选省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项目,获批上级无偿资金2700万元,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壮大一个企业、引领一个产业”。
增强灵活性 积极实施“活动聚才”行动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各镇街区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动发力,“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推进人才对接,防疫期间开展“云推介”“网签约”等人才活动20余次,疫情好转后举办“凤还巢”高层次人才高密行、走进大院大所、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峰会等活动14次,引进高端技术人才35人,其中高密市委书记卞汉林带队赴上海引进台湾博士团队“高性能合成乳胶研发”等10个项目,高密市长王文琦带队赴山东科技大学引进“新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切实激发人才工作活力。
唱响开放经 积极实施“大赛选才”行动
连续两年举办“凤还巢”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借助上海埃摩森人力集团、全美江西专家协会等社会化、专业化引才机构,广泛动员国内外人才参赛,拓宽参赛渠道,提高办赛质量,打造大赛引才品牌。同时,组建工作专班,对获奖人选从对接沟通、企业注册、手续办理、政策扶持等进行“全链条”“一对一”包靠服务,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两届大赛共吸引14个国家、170名专家人才参赛,20个高端人才项目获奖,高性能聚合物自润滑材料产业化项目等5个获奖项目已落地。
突出产学研 积极实施“平台纳才”行动
精准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设立智能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协同中心,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舞台。建强用好企业创新平台,推动兴瑞生物、红光橡胶与国外院士专家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引导华汇家居等企业与山东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平台项目8个,有效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探索设立“人才飞地”,借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青岛都市圈建设,与青岛千帆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对接设立域外孵化平台,推动人才项目在青岛孵化、在高密投产,有效提升人才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