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是鲁北最大的肉牛养殖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山东省优质肉牛主产区、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肉牛养殖产业是阳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优良畜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的主产区,全县规模以上肉牛养殖企业达130余家,肉牛屠宰企业41家,通过SC认证牛肉加工企业268家,肉牛产业总产值达500亿元。全县年存栏肉牛27万头,年肉牛屠宰能力120万头,列中国县级第一位,享有“中国第一牛县”美誉。
肉牛产业是阳信县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阳信县以“培育‘阳信牛肉’品牌”为目标,按照一二三产融合、粮经饲统筹的思路,着力推动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之路。阳信县将循环经济延伸到产业各个层面,利用秸秆“过腹还田”形成的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提升经济效益;将秸秆废料做成食用菌基料,发展食用菌产业,开辟富民新路;粪肥废料再回收,生产生物质燃料;利用牛肉、牛肝、牛肺、牛脾脏、牛骨,牛软肋、牛皮等牛羊肉及其副产品生产高档宠物食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倾力打造了牛骨雕刻文化产业,建起了牛骨雕刻文创产业园,将牛骨艺术化、文化化,提高了牛产品附加值,延长了肉牛行业产业链。形成了“饲草种植—犊牛繁育—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皮革制造—牛骨雕刻—牛副产品生物科技研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在产业富民、三产融合、生态循环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提供了绿色肉牛产业发展可复制、可借鉴的“阳信经验”。
率先试点“粮改饲”推进种养结合一体化新模式
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通过粮改饲项目积极探索特色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成功开创了“土地流转、订单种植、企业务工、合同养殖、买牛托管、合作养牛”六种产业扶贫模式,有效带动了全县4900余个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荣获农业部“中国畜牧产业扶贫优秀模式”奖,先后被省委主要领导、省政府领导给予肯定性批示。阳信县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粮改饲"试点单位,阳信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粮改饲"示范县,在全县范围大力推广"粮改饲",积极推广全株青贮玉米饲喂肉牛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5方案”
阳信按照“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的原则,积极推进种养一体化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县项目建设。2017年指导大型规模养殖场建设了11家小型有机肥生产厂,完善了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为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树立了示范样板。2018年在指导全县101家养殖场进行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基础上,建立5家专业化机肥生产企业,通过乡镇政府组织、大型有机肥场、生物热电厂运输收集规模养殖场、专业户的畜禽粪污,集中进行有机肥生产和生物质燃料发电,全面推进阳信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5方案”,即:推广龙头企业有机肥生产模式、粪污就近消纳模式、区域化集中收集处理模式、能源化利用模式、生物质燃料利用模式、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落实有机肥生产、使用机械享受农机补贴政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企业享受农业用电和免税政策、新旧动能转换发电项目落实优先上网供电政策,优先配套落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政策,有机肥场粪污收集、搅拌、包装机械和种植合作社撒粪机械专项补贴政策。落实示范带动补贴政策,率先打造成为全国县域可推广复制的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阳信方案”。
草原扶贫探索肉牛产业新模式
对接帮扶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肉牛产业扶贫工作,积极为滨州市畜牧水产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及我国肉牛产业农牧区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协调鸿安、亿利源两家全国肉牛行业十强企业到科右中旗投资,开展牧草种植、肉牛繁育、屠宰深加工等对接帮扶项目,增粗拉长了肉牛产业链条,跨区域扶贫模式得到中宣部黄坤明部长的肯定。
阳信亿利源在内蒙创新扶贫新模式,利用当地地理资源和农牧资源优势,采取“赊母繁犊、北繁南育”的模式,即向农户赊母牛,公司收购犊牛,并高于市场价1000元的价格收购犊牛,有效的带动农户养牛积极性,能繁母牛自养殖到繁育全程专项保险保驾护航,降低农户养牛风险。这种养牛模式,能有效缓解牛源紧张的局面,可优化肉牛产业供给侧结构。
在科右中旗全面建成从土地流转“粮改饲”种植—母牛繁育—肉牛标准化养殖—屠宰精细加工—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现代肉牛产业发展链条,引导贫困户通过肉牛养殖、粮改饲玉米种植实现精准脱贫,探索总结我国农、牧区融合发展现代肉牛产业新模式。
“千牛万羊进山东”创新援青模式
阳信借箭牛业、福安清真肉类有限公司作为山东省承担实施省发改委对口支援青海“千牛万羊进山东”项目企业,与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合作社签订了1万亩的草场流转协议,累计从青海省调运50万头只牦牛、藏羊进山东,不仅带动青海省牦牛、藏羊价格上涨,还带动3个省定贫困村1000户养殖户每年户均增收1.5万元,有效推动了鲁青两地农牧民的增收脱贫。阳信县以成熟完善的技术优势与祁连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结合,形成了“千牛万羊进山东”的阳信实践,深情诠释“魅力牛县、爱洒祁连”的援青精神。“千牛万羊进山东”作为山东首个“活畜入鲁”项目,实现了青海祁连“海北牦牛”、“海北藏羊”等优质畜牧资源与山东阳信畜产品养殖加工产业技术优势实现互补共赢。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为牧民脱贫奔小康实现增收途径。
强化产业深度融合,阳信肉牛产业形成跨越式发展
全面推进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学府合作,建立中国农业大学(阳信)肉牛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阳信农业物联网技术中心。阳信县人民政府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山东农业大学阳信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直属实验站,设立了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阳信分院,成功邀请了留美博士荆杰、留英博士刘鲁民、留澳博士孙玉贤等五名专家成立了专家阳信工作站,发展重点研制牛副产品深加工熟制品,开展尖端技术嫁接和成果转化,研发牛副产品生物科技、生物制药技术,提升牛副产品附加值。
举办了首届中国(阳信)牛骨雕刻文化艺术节,邀请国内外知名画家现场创作、展示牛骨雕刻艺术品,提升牛骨雕刻文化内涵和艺术品附加值,搭建了中国牛骨雕刻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创建了阳信工艺美术牛骨雕刻特色产业基地,加快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文化产业、服务业与畜牧业的深度融合、跨界发展。
阳信县把绿色肉牛产业作为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的主抓手,以培育“阳信牛肉”品牌、打造“世界牛谷”为目标,立足传统肉牛产业,以民族融合促产业振兴,推动肉牛产业规模由小到大、布局由散到聚、产能由低到高、品牌由弱到强、民生由穷到富转变。按照一二三产融合、粮经饲统筹的思路,着力推动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之路。持续擦亮了“中国第一牛县”金字招牌,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阳信版本”提供了有力支撑。
(阳信县畜牧发展中心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