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森啊,你联系的帮扶户过来找你,在大门口等着你呢”。近日一大早,广饶县陈官镇机关干部孙玉森接到同事老杨的电话后,急匆匆地走出办公室。在大门口,只见他联系的梯门村贫困户张小红母子站在脚蹬三轮车旁等着他。
“小孙啊,这是早上俺娘和我刚摘的豆角和茄子,给你送过来了,你尝尝吧,”张小红的儿子张冬冬说。“天这么热,你娘俩儿骑个三轮车,多累啊。”孙玉森一听,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因为从梯门村到镇上,得十来里地。他连忙将母子二人请到办公室喝点水歇歇。
张小红母子是梯门村建档立卡户,张冬冬今年35岁,智力三级残疾;母亲张小红今年75岁,为智力二级残疾,母子俩相依为命度日。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流转费用、高龄补贴、养老金、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和扶贫公益岗等。
自结对帮扶以来,孙玉森带着娘俩练习清扫院子、洗衣叠被、烧火做饭等基本生活技能,一边干一边教。特别是想着让张冬冬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培养自信心,让自己觉得是有动手能力的人,自身有能力实现脱贫。在今年4月份,借助“靓居工程”政策,孙玉森帮助张小红户安装了屋檐雨搭,新建了灶房,更换了门窗,改造了旱厕,家居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以前,张小红家庭虽然脱贫了,但主要靠的是政策兜底发挥作用,只有提高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巩固住脱贫成效。”孙玉森介绍说,4月份的时候,通过扶贫办和村两委协调,张冬冬到村里的保洁公益岗上班了,每个月都有了固定收入,真正实现了自食其力起来。不但如此,张冬冬人也变得开朗了,喜欢和人交流,眼里也有活了,精神状态变得阳光起来。
只有带着真感情,才能真扶贫、扶真贫,才能把精准扶贫做到紧要处、细微处,做到“节骨眼”上。今年开春的时候,看着院子里有点空闲地,孙玉森就教着张冬冬整理了整理土地,种上茄子、豆角等青菜。虽然种的不多,但这也是为了锻炼干活能力,让他逐步适应社会节奏。“今天娘俩儿个跑这么远来给我送菜,他们心里也很高兴,来和我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孙玉森笑着说道。(董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