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在山东省多地采访了解到,各地正在积极发掘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新就业形态潜力,不断培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土壤,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新三百六十行”创造希望的田野,让新就业形态开花结果、多出“状元”。
新就业形态已成“新蓄水池”
新就业形态正与我们的生活同步推进。记者调研发现,虽然这类就业形态尚未完全纳入政府统计口径,但从业人员伸缩性很强,已初具从固定岗位到灵活就业、从劳动关系到合作关系、从定时定点到随时随地等特征。
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传统就业模式相比,新就业形态的从业人员不再愿意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是倾向更为灵活的就业,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寻找平衡。在济南一家国有银行做了三年柜员的张景鹏,最近正在备考中级会计师资格证。“我这个岗位早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必须趁年轻重新作职业规划。”他看好会计师这个不必拴在一家企业、可同时为多家公司打工的职业。在云端,猪八戒网作为全国最大的灵活用工平台,一端连接着1000万家注册雇主企业、一端连接着1400万储备人才,带动了100多万人在平台上灵活就业。
在新就业形态中,劳动关系也逐渐被打破,从业人员与平台构建着合作关系。创建于2002年的孔夫子旧书网汇集了全国各地17135家网上书店、167013家书摊。“我在孔夫子旧书网的小书摊上挂的书,一般是自己买来看完的。这些书主要放地下室,有订单了就发,不耽误平时工作。”在潍坊一家私企上班的李家良介绍道。
这种去雇主化、平台化的新就业模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的升级,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以网红经济公司为例,他们为单一的视频创作者提供策划、推广、招商引资等一条龙服务,两者是合作共赢关系。
新就业形态还改变着“朝九晚五”、全职工作的线性轨迹,让人获得更为灵活、富有弹性的工作曲线。今年端午假期,在济南汉峪金谷的一家短视频公司的直播间内,一群95后分工明确地忙活着。他们工作没有固定时间,大部分通过网络即可完成,且信奉“你可以不出门,但不能没收入”说法。
从2004年到2009年年底,国家陆续公布了122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在助推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功不可没。而今年以来,我国新职业发布呈现加速之势。从3月到5月,人社部等相继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网约配送员、全媒体运营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新职业(新工种)34个。
新就业形态成为吸纳就业的“新蓄水池”。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显示,2019年以新业态形式出现的平台企业员工达到623万人,平台带动的就业人数约7800万人。有数据显示,新兴职业从业者月薪过万元的有24.6%,月薪2.5万元以上的有5.64%。新职业不仅为个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激活了业态创新活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加速发展。
“新就业形态还大大降低了就业门槛和组织管理成本,已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载体。让他们更高质量地就业,也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体现。”淄博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鸣清介绍道。
尚需消解“成长的烦恼”
新就业形态发展迅猛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就业观念、技能提升、法律保护等层面有需补齐的短板。
新就业形态渐起风潮,同时冲击着人们固有的就业观念。从长远看,一个新职业从生根萌芽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常伴随挫折与低潮,这需要社会各界解放思想,正视新职业,拥抱新形态。“有些年轻人幻想拍拍小视频就能变网红,赚大钱;也有很多人觉得玩直播有点不务正业。其实他们都不了解这个行业。我们一直在顺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内容生产。疫情期间,我们一起直播带货,帮乡亲们卖滞销的农副产品,有个团队一小时带货6万支扶郎花。”有着三百多万粉丝的济南某大学在读研究生王子琪说。
促进新职业发展,既要转变就业观念,更要有真金白银的物质支持。尤其在新就业形态的岗位培训、技能认证、职业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尚需持续发力。据人社部调研发现,96%以上的职场人希望学习新职业。“俺们村有小米、木耳等好多农产品能对接直播电商,可没人能摸着门道。要是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能出面张罗一下,给俺们聘个懂直播的老师,俺们当然去学习。”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泉子村党支部书记吴圣霞说,直播可一箭双雕:既能卖货,还可宣传村庄。
近日,在人社部的统一部署下,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了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截至6月初,平台已完成首批数字化管理师、电子竞技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等13个新职业在线培训资源上线工作,可基本满足学习者需求。除了线上培训,人社部从4月初就开始征集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地区,山东省青岛、淄博、烟台、聊城,以及乐陵市、齐河县在范围之内。
新就业形态灵活、合作等特征,时常让从业者陷入维权“泥潭”。如就业者处于较为劣势地位,权益一旦受到侵害,维权颇为困难。在很多平台就业中,就业者与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模糊不清,在劳动关系认定、工伤赔偿、社保缴纳等问题上亟待规范。记者在调研外卖小哥的状况时发现,他们参加社保的比例偏低,且超时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在其它新职业中也颇常见。一位翟姓外卖小哥,在工作中发生严重车祸,因平台及肇事者赔偿不能到位,家中债台高筑。
此类问题需相关主管部门高效监管,全省各地也在积极寻求解决路径。“十几年前,在规范我们市7000多名超市导购人员时,我们就推动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跟超市或供应商签,也可以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跟谁签劳动合同,就让谁交保险。我们在考虑借鉴这种模式,来探索如何保障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权益。现在应市场需要,已经出现一些针对新就业形态开展人社服务的平台。在政策出台前,下一步如何引导很重要。”王鸣清说。
在青岛,当地人社部门除积极推进人社部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试点工作外,还在搭建灵活就业的平台,为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精准对接服务,还准备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缴纳职业伤害险、综合商业保险的政策。
经济强起来是源头活水
新职业之“叶”离不开新经济之“根”。经济强起来是新就业形态奔流四海的“源头活水”。在淄博,当地最大的服务类电商平台聚米集团,正如火如荼开展社群团购活动。聚米创始人任纪学介绍说,“我们公司总部在山东,但两万多位‘团长’遍布全国,其中85%在南方。”
为何在南方火起来,任纪学分析最大的考量在物流上。“我们一场直播,成交量有十几万单。要在淄博发快递,一单要比在义乌贵两块钱,每天就得多花20万元,一个月就要多花600万元,这对于电商平台是不能承受的成本压力。”
物流产业是经济的血脉,其与交通设施是一体两翼。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强力推进,这将助力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目前,全省共有在建高铁项目6个,另有5个高铁项目正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在建高速公路23条,今年计划开工的5条高速公路已开工3条;在建机场项目4个,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争取年内开工。
而各地若想在以物流为代表的“四新经济”上发力,尚需持续优化调整工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加大技术更新力度,这将更深层次地开掘新就业形态扎根的土壤。
每一片绿叶都有自己的春天。大量新就业形态的从业者工作灵活,讲求“单兵作战”,在财政、金融、社保等方面,相关主管部门在做好扶持的同时,还需多措并举宣传好相关政策。“现在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在读书时创业攒下的钱所剩不多,资金缺口不小,希望政府能给一些贷款方面的政策支持。好在从校园到社会,各种帮扶政策的宣传比较到位。只要符合条件的,我都在积极争取。”今年刚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就投身创业的唐爱云说,他正积极开展“商+联盟”项目,把校园周边的生活服务嫁接到平台上,做社群服务。
新职业犹如一面镜子,“照见”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在菏泽,全市307个淘宝村、57万从业人员,爆发着数字经济的强大增长力,这也激发着更多就业新形态生根发芽。在菏泽鄄城凤凰镇花李庄村,蓬勃兴起的AI产业将劳动分工不断细化,催生出一个“新职业”——数据标注员。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看孩子之余,纷纷拥抱这一新角色。
在花李庄村示范带动下,周边村镇村民也积极前来学习,现在“AI工场”项目累计培训了200多人。今年以来,当地熟练的“数据标注员”,月均收入1000元左右,最高的可达3000元,实现了“新职业进村、新技能到人、新财富入户”的初步效果。
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在新就业形态的布局中,人力资源质与量的储备皆不可或缺。以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为例,其在济南分公司的员工达2000余人,涉及产品研发、内容审核、销售、客服、运营等岗位,而其平台孵化的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更是庞大。其内部人士透露,公司高速发展过程中,人才缺口很大,已成为制约业务扩张的主要瓶颈。“我们是跟着人才跑,哪里有充足的人才,我们的投资就到哪里。”(卢昱 张春晓 齐静) |